圖/123RF
圖/123RF
文/檸檬
相信大家都看過或聽過《格列佛遊記》,故事內容簡單說就是格列佛到了大人國和小人國一遊,其中有趣的是,格列佛漂流到小人國時,發現這個國家的一切都只有「正常尺寸」的1/12。例如在小人國裡,平均小孩的身高,是格列佛國家平均小孩身高的1/12;牛、羊和雞等動物的體長也是格列佛國家平均動物的1/12。
有趣12 創造神奇
小人國的居民對格列佛的出現感到既驚訝又有趣,引起駱驛不絕的參觀人潮,小人國國王和格列佛商量,希望他不傷害小人國的國民,格列佛答應後,受到國王的熱情款待。格列佛的食量相當驚人,相當於1728個小人國國民的食量,這個數字怎麼統計出來的呢?答案是12×12×12=1728,這個食量對小人國來說,可是個驚人的數字啊!不過,作者為什麼會選擇「12」這個數字呢?原因是作者是英國人,當時的英國採12進位制,例如1英呎=12英吋。「12」真是個有趣的數字,那麼除了故事以外,「12」這個數字還有什麼有趣的應用呢?
運用12 締結美好
古羅馬時期的數學家認為,「12」是個完整且神奇的數字,而這反應在曆法上的是一年有12個月、12小時制(一天是12小時的兩倍)、黃道12宮則是將一年分成了12個星座等,此外在當時宗教最受崇拜的是奧林帕斯十二神,可以說「12」是在當時的科學、宗教和占星學上,扮演了神聖的角色。此外,在西方文學中,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浪漫喜劇《第12夜》、蘇聯詩人馬爾沙克(Samuil Marshak)的童話劇《12個月》、美國作家奧格·曼狄諾(Og Mandino)的小說《第12個天使》等等,都用了奇妙的「12」。
東方12 缺一不可
在東方,「12」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中國古代的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與當時一天的12個時辰對應,也與12生肖相對應(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此外,12地支也對應到了中國的24節氣。24節氣的命名也反應了氣候的變化,而氣候變化對於古時農業生產來說極為重要,為了更方便的根據節氣來安排各項農業生產,甚至還編出了相應的24節氣歌或是相關的諺語等等。
佛教12 知因得果
除此之外,在佛教中,「12」也是常見的數字,例如12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和老死;藥師佛有12藥叉大將為佛教的護法神,也是守護藥師佛法門眾生的12大將等。
舉了這麼多的例子,我們發現神奇的「12」似乎無所不在,甚至此時手上正在用的電腦鍵盤有F1~F12共12個功能鍵,手機的數字鍵盤上也剛好有12個鍵等,是不是很有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