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7
社論--廚餘與循環經濟

非洲豬瘟疫情並未擴散,全台透過禁運禁屠手段防制疫情也告一段落。惟此一事件除了政治口水、防疫專業外,也引起全台各界對廚餘運用的重視與討論,若食物廢棄物不以傳統的餵養豬隻方式去化,所出現的量體氣味難聞、掩埋地點難覓,乃至水源汙染、蚊蟲滋生等衍生出來的衛環問題,能否有更合適的方法予以處理? 台灣雖面臨少...

2025.11.16
社論--營造生育友好型社會

台灣為出生率低落煩惱不已,多方面對策都效益不彰,反觀出生率幾乎全球殿後的韓國,前幾年宣布韓國進入「人口緊急狀態」,設置由總統擔任委員長的「少子高齡化委員會」,加碼投入鉅資改善育兒環境。 在政府與企業攜手努力下,出生率總算止跌回升,最近連續十四個月增長,總和出生率由二○二三年谷底的零點七二增至零點七...

2025.11.15
社論--長照缺口與司法憐憫

台北市一位將近八十歲的老婦,因照顧重殘兒子五十多年已心力交瘁,悶死兒子後自首。法官審理後在「情堪憫恕」考量下,將刑期減至二年六月,並在判決書結尾建請總統特赦,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儘管長照3.0制度明年即將上路,但政府與社會能給予的支援仍遠不及長照家庭面臨的困境與折磨。這次法官主動建請總統特赦事件,或許...

2025.11.14
社論--台海紅線與國際角力

近來中國大陸在國際場合較少主動談及台灣,而是要求各方在涉台問題上謹言慎行,並反覆強調台灣問題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在甫落幕的韓國APEC峰會上,台灣並未成為會議焦點。中美、中韓領袖會談均未觸及台灣,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與習近平會晤時,也僅以「良好的兩岸關係非常重要」輕描淡寫帶過。然而之後高市早苗諸多...

2025.11.13
社論--以悲憫之心還原歷史

近日因中國大陸製作《沉默的榮耀》講述共諜吳石的歷史,及政治受難者互助會舉辦秋祭儀式邀請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參加,再使白色恐怖的歷史成為熱門話題。而討論者多糾結在吳石是共諜,傳遞國府情報給共黨,是背叛者,豈能加以祭拜?或者秋祭的對象是以前中共地下黨,或為紅色信仰者,國民黨做為壓迫者,豈可祭拜?要言之,這些...

2025.11.12
社論--外交困境下的宣傳幻象

副總統蕭美琴日前赴歐洲議會,出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會並發表演說,宣稱此行具有四個意義:強化台歐關係、凝聚民主陣線、展現國際支持、提升台灣存在感。執政當局旋即全力宣傳,把一場演講包裝成外交巨大突破。然而,這場外交秀背後的外交困境更值得省思。 在無力扭轉外交頹勢,只不斷以外交突破來...

2025.11.11
看人間 氣候變遷加速 當升溫超過1.5℃成為現實

文/羅世宏(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在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登場前夕,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語出驚人:全球升溫超過1.5℃「已不可避免」。從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至今不到10年,全球排放仍未見顯著下降,氣候災難卻日益逼近。然而,當西方在氣候政策上陷入民粹與成本焦慮的多重困境時,中...

2025.11.11
社論--我應以保台為政略

今年十月中國國民黨改選黨主席,激活了台灣政治總體策略的思辯;在野黨基層認為民進黨長期執政所運作的抗中政略,不足以保台。 政略是依據歷史傳承與當下環境,為達成政治目標所定的總體策略。政略決定戰略方向,戰略能綜合政治、軍事、經濟、商業等實力,支撐政略;再結合臨機應變的戰術,以抵於成。 民進黨執政十七...

2025.11.10
社論--最動人的競爭

二○二五年美國職棒世界大賽,在洛杉磯道奇與多倫多藍鳥的七場激戰中落幕。道奇最終於客場封王,成為大聯盟近二十五年來首支二連霸的球隊。這不僅是一場冠軍的誕生,更是一段足以銘刻於棒球史的經典紀錄。  這個系列戰被譽為「近十年最具戲劇張力的世界大賽」,原因不僅在比分緊繃或戰術精準,而在於它重新喚醒了人們對...

2025.11.09
社論--新全球化的憧憬

人類本是命運共同體,休戚與共,聯通互惠。這是美好的憧憬,但是世事多舛,傾軋、侵奪與戰爭是人世主旋律。難得一見的是二次戰後的全球化。 全球化由最先進國家、全球最大市場的美國驅動,經由比較利益法則貫徹,全球成為一個精密分工的生產體系。科技先進國家從設計與行銷中獲取厚利,通膨也因進口大量便宜貨而緩和了;...

...
1 2
...
4946
1 / 4946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