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9
社論--台灣沒事 亞太沒事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拋出「台灣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機」的言論,暗示日本可能在特定情況下行使集體自衛權,直接牽動東亞安全神經。此番表態不僅突破日本多年來的戰略模糊,也使原本脆弱的中日關係急速降溫。 高市的發言,無疑代表日本對自身安全政策的又一次突破。日本過去雖不斷強化安全體系,但在涉台議題上仍持守分寸,...

2025.11.18
【看人間】大陸全球發展角色轉型與兩岸合作契機

文/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 中國大陸的全球發展角色,已從「發展中國家」轉變為「發展型大國」與「制度性供給者」。透過「一帶一路」、金磚合作、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全球發展倡議等,輸出基礎建設投資、金融支持與南南合作;也在氣候治理、能源轉型、數位經濟、貿易體系重塑等議題,扮演關鍵力量,逐...

2025.11.18
社論--救災防疫的困境

今年多次颱風擾台肇災,嘉南沿海建物受損;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持續潰決,先淹光復鄉,兩個月後再淹萬榮鄉;直至宜蘭蘇澳鎮水淹一層樓高,才揭露蘇澳溪分洪計畫已延宕十五年。 災防第一線在地方,但災防資源、權限和匯集資訊平台,則由中央部會統整。全靠兩級政府能分工、協同,即能鏈接出行動力。 台灣頻發地震和颱風...

2025.11.17
社論--廚餘與循環經濟

非洲豬瘟疫情並未擴散,全台透過禁運禁屠手段防制疫情也告一段落。惟此一事件除了政治口水、防疫專業外,也引起全台各界對廚餘運用的重視與討論,若食物廢棄物不以傳統的餵養豬隻方式去化,所出現的量體氣味難聞、掩埋地點難覓,乃至水源汙染、蚊蟲滋生等衍生出來的衛環問題,能否有更合適的方法予以處理? 台灣雖面臨少...

2025.11.16
社論--營造生育友好型社會

台灣為出生率低落煩惱不已,多方面對策都效益不彰,反觀出生率幾乎全球殿後的韓國,前幾年宣布韓國進入「人口緊急狀態」,設置由總統擔任委員長的「少子高齡化委員會」,加碼投入鉅資改善育兒環境。 在政府與企業攜手努力下,出生率總算止跌回升,最近連續十四個月增長,總和出生率由二○二三年谷底的零點七二增至零點七...

2025.11.15
社論--長照缺口與司法憐憫

台北市一位將近八十歲的老婦,因照顧重殘兒子五十多年已心力交瘁,悶死兒子後自首。法官審理後在「情堪憫恕」考量下,將刑期減至二年六月,並在判決書結尾建請總統特赦,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儘管長照3.0制度明年即將上路,但政府與社會能給予的支援仍遠不及長照家庭面臨的困境與折磨。這次法官主動建請總統特赦事件,或許...

2025.11.14
社論--台海紅線與國際角力

近來中國大陸在國際場合較少主動談及台灣,而是要求各方在涉台問題上謹言慎行,並反覆強調台灣問題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在甫落幕的韓國APEC峰會上,台灣並未成為會議焦點。中美、中韓領袖會談均未觸及台灣,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與習近平會晤時,也僅以「良好的兩岸關係非常重要」輕描淡寫帶過。然而之後高市早苗諸多...

2025.11.13
社論--以悲憫之心還原歷史

近日因中國大陸製作《沉默的榮耀》講述共諜吳石的歷史,及政治受難者互助會舉辦秋祭儀式邀請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參加,再使白色恐怖的歷史成為熱門話題。而討論者多糾結在吳石是共諜,傳遞國府情報給共黨,是背叛者,豈能加以祭拜?或者秋祭的對象是以前中共地下黨,或為紅色信仰者,國民黨做為壓迫者,豈可祭拜?要言之,這些...

2025.11.12
社論--外交困境下的宣傳幻象

副總統蕭美琴日前赴歐洲議會,出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年會並發表演說,宣稱此行具有四個意義:強化台歐關係、凝聚民主陣線、展現國際支持、提升台灣存在感。執政當局旋即全力宣傳,把一場演講包裝成外交巨大突破。然而,這場外交秀背後的外交困境更值得省思。 在無力扭轉外交頹勢,只不斷以外交突破來...

2025.11.11
看人間 氣候變遷加速 當升溫超過1.5℃成為現實

文/羅世宏(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在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登場前夕,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語出驚人:全球升溫超過1.5℃「已不可避免」。從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至今不到10年,全球排放仍未見顯著下降,氣候災難卻日益逼近。然而,當西方在氣候政策上陷入民粹與成本焦慮的多重困境時,中...

...
1 2
...
4947
1 / 4947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