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9
優化流程 可開發抗病性更強作物 量子運算 推動精準農業革命

編譯/韋士塔 農業是人類文明的基石,歷經數千年來的演進,農業從仰賴經驗與直覺,逐步走向由數據驅動的精準農業(precision farming)耕作方式。 精準農業透過全球定位系統(GPS)、無人機影像,以及物聯網感測器,大幅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並降低對環境的負面衝擊。然而,在全球氣候變遷日益...

2025.07.19
減少擾動表土 保留有機碳 免耕農法優勢多 土壤健康保肥力

編譯/韋士塔 在人類漫長的農業歷史中,翻土耕作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早期,人們以手工耕作,隨著科技進步,出現了由動物拉動的耕作機器,更逐漸出現各式各樣的機械化,甚至全自動化的耕作機具。然而,近年來,科學家開始探討,這種已有數千年歷史的耕作活動,是否真有必要。 隨著環境保育意識興起,農業淨零議...

2025.07.12
落實清潔工作 推有機耕種 印度最永續村莊 從家庭開始改變

編譯/韋士塔 當你想像一個乾淨又綠意盎然的環境時,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可能是配備高科技廢棄物管理系統的未來城市,或是都會區中修剪整齊、綠意盎然的公園,但令人驚訝的是,印度幾處最乾淨、最具永續性的地區竟位於鄉村。在這些小型社區的居民團結一致,建立乾淨、與自然環境緊密相連的生活方式。 這些村莊證明,真正...

2025.07.12
保護自然環境 揮別「汙染首都」惡名 查特努加轉型 北美首個公園城市

編譯/韋士塔 走出住家門口就能接觸大自然,會是怎麼樣的體驗?「國家公園城市倡議」(National Park City initiative)或許能把這個願景化為現實。 田納西州的查特努加市(Chattanooga),在2025年4月,正式成為全球第3個、北美第1個獲頒「國家公園城市」稱號的...

2025.07.05
綠膿桿菌 能吃掉塑膠廢棄物

編譯/韋士塔 塑膠汙染是當前最受關注的環境議題之一,隨著塑膠材料的使用範圍日益廣泛、數量持續增加,生態系統正面臨嚴重衝擊。面對如何解決大量塑膠廢棄物的挑戰,科學家發現,某些具備分解塑膠能力的微生物,可能提供永續的解決方案。 近年來已有研究發現,一些微生物能夠「吃掉」塑膠,未來甚至有可能被應用於消...

2025.07.05
葫蘆巴萃取物 除水中9成微塑膠

編譯/韋士塔 全球塑膠汙染問題日益嚴重,微塑膠(塑膠微粒)已成為影響水源的一大隱患。這些微小的塑料顆粒,不僅汙染海洋與河流,還進入了人類的飲用水中,對生態環境及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近來,研究人員發現,取自秋葵與葫蘆巴的天然聚合物,能以極高效率去除水中塑膠微粒,開啟改善水質的創新思惟。 研究團隊...

2025.06.28
柔韌、可分解 還能食用 真菌活纖維 合成材料取代塑膠

編譯/韋士塔 塑膠汙染危機威脅全球之際,瑞士的科學家取得革命性的創新;他們成功地開發出一種新的材料,這種材料不僅柔韌,且可生物分解,甚至能食用。研究團隊希望以這種新材料為基礎,持續擴大應用領域,開拓永續材料科學的未來。 瑞士聯邦材料科學與技術研究所(EMPA)的研究團隊從真菌獲得靈感,他們創造的...

2025.06.28
新型水凝膠 從空氣收集飲用水

編譯/韋士塔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團隊正在開發一種革命性的裝置,能直接從大氣中收集水;這項裝置的特點,是能夠在任何地點有效產生淡水,即使在極端乾燥、高溫的地區,例如加州的死亡谷,有助解決全球面臨的飲用水危機。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傳統水資源的河流與湖泊逐漸枯竭,但人類對飲用水的需求卻日...

2025.06.21
材料銀行 賦予回收建材新生命

編譯/韋士塔 在比利時的小鎮魯汶(Leuven),一群「都市礦工」正在為環境保護貢獻力量。他們從被拆除的建築中,挑選出可再利用的材料,包括:木材、磚塊、石頭及瓷磚等,並將這些珍貴的資源運送到稱為「材料銀行」(Materialenbank)的公司,等待新買家讓這些回收材料獲得新生命。 隨著城市發展...

2025.06.21
研發「鈣鈦礦」電池 輕巧且耐用10年 日本新技術 把城市變太陽能農場

編譯/韋士塔 近幾年來,日本曾被天災重創,特別是在2011年發生的地震和海嘯之後,福島核電站遭摧毀,對經濟與用電造成嚴重威脅。然而,這場災難也促使日本政府重新思考其電力生成的策略,大舉投入太陽能技術研發,成功把災難轉化為機遇。 為了確保更安全的發電來源,並實現2050年淨零碳排放的目標,日本不僅...

...
1 2
...
102
1 / 102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