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2
【七堂伽藍】寺院建築形制藝術

文/本報綜合報導 寺院是中華文化悠久歷史象徵,東漢時期已有佛寺,初沿襲印度傳統,以塔為寺院中心,四周建置堂閣。佛教傳入中土後逐漸深入民間,各地佛寺亦隨之興起。寺院雄偉巍峨的殿閣建築,以及妙相莊嚴的佛菩薩像是佛、法、僧「三寶」的形式體現,也是僧伽共住修行與弘法利生的道場。 大雄寶殿為寺院中心主體建...

2024.12.29
【形賦所證】根脈華蓋 日出所本

文/嚴慕容 佛教「華蓋」溯源,漢時期佛教透過罽賓道由印度東傳至中國。西元六世紀中葉,佛教由中國經百濟傳至日本,初期弘揚以聖德太子(574—622)為主,定佛教為國教,規定全民「篤敬三寶」,闡明佛教為「四生之終歸,萬國之極宗」,奠定日本佛教的基礎。 「華蓋」是佛教莊嚴具與佛法器,亦是以佛陀意象表法...

2024.12.15
【佛陀舍利】法門寺密教藝術

文/本報綜合報導 法門寺位於陝西扶風縣城北的法門鎮,據記載,古印度阿育王於西元前272年(釋迦牟尼佛入滅後119年)安奉佛陀指骨舍利。至元魏王朝,肇啟塔基,開供奉舍利,弘揚佛法之先河。李唐王朝,高祖李淵改寺名為法門寺,太宗李世民敕命開示舍利,弘建地宮專用供養。 法門寺成為供養佛指舍利的皇家寺院,...

2024.12.01
【時尚敦煌】佛國淨土 人間萬象

文/本報綜合報導 現代人眼中的敦煌石窟是什麼意象?那是神祕的、莊嚴的、遙遠的,但其實也是時尚的、悠揚的、日常的。敦煌石窟是絲綢之路上的民眾、藝術家及佛教徒共同的創作,透過敦煌藝術中的古代建築家具、服飾妝容、樂舞圖案與生活器皿,可以體會其中活潑的生命意識,感受古人所表達的世間百態。 敦煌壁畫中保存...

2024.11.17
【佛法藝術】玄奘大師經像弘法

文/本報綜合報導 中國佛教史上許多大德都非常重視佛教藝術,如唐代善導(613~681)是淨土宗大師,也是藝術家,曾畫〈淨土變相圖〉三百餘壁,洛陽龍門奉先寺大盧舍那佛也是由善導大師負責監造工程。玄奘大師(600~664)除了中外文化交流、佛經翻譯方面的成就為世人熟知,對佛教藝術也有重要貢獻,在長安主...

2024.11.03
【瓷塑藝術】元明時代佛教造像

文/本報綜合報導 元代開始在景德鎮設浮梁瓷局,專門生產宮廷與皇家用瓷,推動了元代瓷業的發展。同時,元朝為了滿足蒙古貴族的需要,在工部設立諸色人匠總管府,還設立「梵像提舉司」專門負責造佛像。官方介入佛教造像,不只是比例、樣式,連塑作繪畫用料統一標準都有詳細紀錄,因此促進了當代佛教造像的發展。 元代...

2024.10.20
【生動質樸】 南朝造像碑龕藝術

文/本報綜合報導 南朝蕭梁時期(502~557),武帝崇信佛教,在他積極護持下,佛教發展達到巔峰。現存近百尊南朝佛教造像中,蕭梁作品數量最多,亦可證明。南朝佛教造像風格多變,部分作品展現印度化的元素,豐富了佛教造像的表現方式。這些外來的新風格,不單是模仿,而是在漢文化的基礎上,重新詮釋創造出的...

2024.10.06
【文物神皋】 傳古鑑今 華蓋大千

文/嚴慕容  中國大陸故宮博物院「敦行故遠特展」當中,敦煌壁畫裡的華蓋,歷經千年再次走出牆壁,如此撼攝。這四座復原唐代敦煌莫高窟的華蓋法器物,讓諦觀者印象深刻。以往,在佛洞窟中看敦煌壁畫時,從未想過平面華蓋以立體型態復原後,如此震撼人心。除了讚歎敦煌壁畫的不可思議,更要為世世代代的敦煌石窟守護人...

2024.09.22
【造像功德】 清淨莊嚴一佛一世界

文/本報綜合報導 佛教認為,造像、寫經、造寺、造塔等皆具種種功德。所謂「造像」多用泥塑或石材、木頭、金屬等雕成,古代為自己或亡者祈福,會到佛寺或在崖壁間,鐫石雕成佛像。現存石刻有北魏時期的河南龍門造像與山西大同雲岡石窟造像等;以銅等金屬鑄造者,如《陶齋吉金錄》所記《宋韓謙造像》及《北魏徐常樂造...

2024.09.08
【美不勝收】 華蓋梵天耀燦神州

文/嚴慕容 佛教「華蓋」之溯源,約從最早印度佛陀時期開始,經過大犍陀羅佛教藝術的輝煌年代,及漢唐時期佛教透過罽賓道東傳至西域,進入西域龜茲、高昌等地後傳至中原,進入敦煌,至臻圓滿。「華蓋」原是佛教莊嚴具與佛法器,在佛教藝術圖像中,是以代表佛陀意象為主軸所呈現的重要象徵。 佛教華蓋溯源 西元...

...
1 2
...
10
1 / 10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