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3
花蓮.卓溪 山靈共舞八通關 人熊和諧潤心灣

文/人間社記者陳秀卿 在花蓮縣卓溪鄉,黑熊不是威脅,而是祖靈化身的「家人」。當台灣黑熊再次現蹤山村,族人沒有恐懼,而是以古老智慧學習共生。卓溪的山林不僅孕育黑熊,也哺育歌聲與文化,原民以歌舞、祭儀與耕作,續寫人與自然共榮的篇章。 卓溪舊稱「乾溪」,地處中央山脈與玉山山脈交會處,是一個山多人少的原...

2025.10.27
台東.大武 焚風故鄉迎山海 人文慢旅續風采

文/人間社記者張武吉 位於台東縣南端的大武鄉,夏季常會發生俗稱「火燒風」的焚風,氣溫屢創全台最高紀錄,因此有「焚風故鄉」之稱。然而大武並非僅與高溫畫上等號,它有遼闊的太平洋、巍峨山脈、森林湖泊、遊憩區等,成為南迴公路上的熱門景點。 大武鄉是排灣族原鄉之一,舊稱「巴塱衛」(Palangoe/Pan...

2025.10.20
屏東.萬丹 沃野平原覆綠蔭 萬舟雲集酪農情

文/人間社記者黃博鏞、林千弘 台灣俗諺:「屏東古早是阿猴,萬丹是街仔頭。」萬丹以前是馬卡道族「阿猴社」的勢力範圍,也是屏東最早成立街市的地方,更是稻米、蔗糖的交易集散地,被譽為「屏東第一街」,雍正年間設有縣丞署,形成屏東的政治經濟中心。 萬丹的馬卡道族語譯為「市集、買賣之地」,相傳清朝時期有大型...

2025.10.13
高雄.大寮 古樸聚落映史蹟 薪火相傳留印記

文/人間社記者王智鳳 大寮昔日以出產稻米聞名,有「高雄米倉」之譽。戰後因磚瓦業興盛,加上設立工業區,成為南台灣經濟動能之一。近年隨著捷運通車與都市開發,逐漸轉型為新興衛星城市,傳統農村與現代城市在此交錯,構築豐富的在地故事。 大寮的歷史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間,當時漢人沿下淡水溪(今高屏溪)開墾,雖然...

2025.10.06
台南.新營 甘蔗飄香韻猶在 糖都轉型夢再開

文/人間社記者胡琇媚 新營坐落於嘉南平原的心臟地帶,農業發展歷史悠久,是台灣著名的「米倉」與「糖都」。田野在鐵道的低語聲中,交織稻香與蔗香;平埔族的古韻在土壤深處流淌,這處人文薈萃之鄉,正在傳統與現代間靜默蛻變,迎接屬於自己的新時代。 新營原本是平埔族哆囉嘓社的生活區域,明末鄭成功實施屯田,從最...

2025.09.29
嘉義.六腳 蔗埕老店懷古風 奇趣地名話舊情

文/人間社記者李家芸 嘉義縣「六腳鄉」有個奇特的鄉名,鄉政中心「蒜頭村」並不出產蒜頭,卻讓許多遊客誤以為當地是蒜頭產地,讓村民們啼笑皆非。只因「六腳」與「蒜頭」均非字面上的意義,而是音誤,相沿成習至今流傳不少有趣的歷史典故。 相傳清乾隆年間,福建漳州龍溪縣民陳士政等人招募佃農來台拓墾,起初有六戶...

2025.09.22
雲林.水林 開台第一庄風采 古韻水林傳百載

文/人間社記者周美瑩 明朝天啟元年(1621年),在日本經商的福建漳州人顏思齊,率領數百名海商從日本平戶出發,在台灣西岸的笨港溪登陸,並選定現今雲林縣水林鄉顏厝寮建立「十寨」,開啟漢人拓墾台灣的新篇章,水林因而被譽為「開台第一庄」。 水林舊名「水燦林」,早年原本是一大片潟湖,潟湖陸化後,成為海埔...

2025.09.15
南投.仁愛 群峰疊翠映雲影 霧社英魂照山嶺

文/人間社記者李雪麗 南投縣仁愛鄉位於台灣中部,面積與雲林縣相近,為全台第三大鄉鎮,境內群山環繞、溪谷縱橫,海拔超過2000公尺的山峰多達70餘座,擁有絕佳的高山景觀與豐富生態,如合歡山、清境農場、廬山溫泉等,以山林景觀與原民文化聞名。 仁愛鄉為泰雅族與賽德克族的重要聚居地,四季風情各異,春賞花...

2025.09.08
彰化.溪湖 田園小鎮迎翠浪 糖廠火車笛聲揚

文/人間社記者梁金福 許多人納悶,彰化縣溪湖鎮既無「溪」也無「湖」,何故名為「溪湖」?原來,當地早年有「大突溪」(舊濁水溪)與「崙仔厝湖」、「沙仔湖」兩個大湖,如今均已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但隨著歲月的變遷,溪湖已成為現代農業興盛的象徵。 溪湖位於彰化縣的心臟地帶,因土壤肥沃,交通四通八達,成為台...

2025.09.01
台中.梧棲 港城風華映四海 老街古韻寄心懷

文/人間社記者蘇茂霖 梧棲位於台中市海區,早期稱為「竹筏穴」或「五汊港」,昔日是繁華港口與商業重鎮,近代則是台灣「十大建設」台中港所在,保有傳統街屋與媽祖信仰文化,如梧棲老街、迎媽祖「走大轎」等民俗,是融和海洋風情與人文歷史的港埠。 梧棲港早年停滿竹筏,因此有「竹筏穴」之稱。古時,牛罵頭溪在此分...

...
1 2
...
20
1 / 20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