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6
【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在全世界看見人間佛教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佛光山叢林學院自4月19日起展開「學習周」,共分六組:澳洲、韓國、馬來西亞、祖庭大覺寺,台灣北部尋根、中部參學,延續創辦人星雲大師「易地教學」的理念,讓學生在學習中看見全世界。 在韓國,同學們前往首爾佛光山寺參與新道場籌備與青年聯誼活動。透過實地參與、跨文化座談與人間佛教...

2025.04.26
【老師的話】無言菩薩的模樣

文/慧屏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副院長) 昨日男眾學部院內周會,一切如昔。唯從部分同學的發言、坐姿與空洞的表情中,嗅到一絲的疲乏與鬆懈放逸。 我稍有掛念,想著:同學是否修道遇到瓶頸?生活需要幫助?內心需要對話與支持?有煩惱需要被提點甚至棒喝?畢竟在佛學院的養成甚為重要,基礎的堅實度攸關到未來...

2025.04.26
【懷古慨今】以法為歸

文/星雲大師 僧遠法師,南朝劉宋渤海重合人,十八歲出家,從道慧受學。 他博通大小乘經論,三十一歲時,於青州孫秦寺講授經論,言談清暢,風儀端嚴,眾人都很仰慕。此外,他也很有慈悲心,常以自身僅有之物,周濟貧苦的人。 有一次,僧遠所住的鄉里間,發生了傳染病,罹患者甚多,旁人都不敢走近,唯獨僧遠不怕傳...

2025.04.12
【老師的話】禪淨共修

文/慧昭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院長) 今年三月,國際佛光會於台北小巨蛋舉辦「佛光山二○二五年禪淨共修獻燈祈福法會」,叢林學院男眾學部師生也一起前往共襄盛舉! 禪淨共修乃五代時期永明延壽禪師所倡導,如《四料簡》所言:「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做佛祖。」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也...

2025.04.12
【懷古慨今】杯水之悟

文/星雲大師 道寵法師,俗名張賓,為北魏時之碩學大儒。 有一天,張賓領著門徒千餘人,來到了趙州,經過堰角寺,因為口渴入寺討水來喝。寺內的小沙彌,捧來一杯水,問他道:「你既然是一代大儒,請說出這杯水中,有幾許微塵?若答對了,才請你喝。」由於張賓從來不曾涉獵過內典,一時之間竟無言以答。沙彌見他答不出...

2025.04.12
【叢林風光】五日精進禪修 體證人間生活禪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提供 日前,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於每學期例行的「修持周」,進行為期五天的精進禪修。在班首師父的開示與指導下,同學們學習放下妄念,專注當下,從而突破修行過程中的盲點和障礙,找回自心平靜,進一步體證「人間生活禪」的真正意涵。 【同學心得】 學習超越自我 專修部三年...

2025.03.29
【老師的話】成熟

文/妙南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 日前有殊勝因緣,隨行佛光山宗長心保和尚前往印尼關心弘法。在一段開示中,保和尚提到:「不論人事物,只要走過都會有印象,感到熟悉。修行也一樣,相應於什麼佛法?比如六度四攝,會啟發對佛法的體驗。」「熟悉」、「相應」的概念,相應於佛法中「成熟眾生」,心裡特別震撼。 我...

2025.03.29
【懷古慨今】內證為貴

文/星雲大師 處寂禪師,俗姓周,唐朝四川人,為寶修門下弟子。他精通佛理,淡泊寡欲,在山中修持頭陀苦行。天后則天聽說了處寂的行誼,非常仰慕,於是召他入宮,並賜贈摩納僧伽梨(袈裟)。 後來,處寂請求回到山中修行,此後四十餘年,未曾下山,終年持不倒單,常有老虎蹲踞在他座下,好像馴養的家畜。 由於處寂...

2025.03.29
【叢林風光】叢林運動會 集體創作 實踐六度波羅蜜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提供 在佛光山叢林學院,運動會不僅是競賽,更是將佛法付諸實踐!行布施,以歡喜心互相加油;能持戒,即公平競爭,尊重規則;學忍辱,面對挑戰,依然保持微笑勇敢前行;要精進,在每場比賽中全力以赴,超越自我;心禪定,保持專注,活在當下;成般若,學習、成長並享受過程! 運動會不僅是體力的比...

2025.03.15
【老師的話】 人生旅途

文/慧昭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院長) 人生旅途有苦有樂,人生旅途有起有落,人生旅途因行進而精采! 為何人生旅途因行進而精采?如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於二○二五年送給大家的春聯祝福語:「向前有路,光明在望」,意思為:勇於走出去,精進努力,光明就在眼前。 或許有人會說:人生旅途充滿著危機,路...

...
1 2
...
380
1 / 380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