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7
【科學家】張瑤 冒險向大海討科研樣本

文/記者周義、李昊澤 四十天、五千多海哩的航程,是廈門大學教授張瑤最近一次走過的科考之路。 在這趟前往西太平洋的巨輪上,張瑤是首席科學家。從事微生物海洋學研究二十多年,她已記不清第幾次登上科考船。 五場颱風意外襲來 張瑤說,第一次出海幻想過看晨曦日暮,星辰墜落,現實卻潑了一盆冷水:暈船、曝曬...

2025.04.27
【九○後女機長】張世晴 女孩也能征服廣闊天空

文/記者周義、李昊澤 累計安全飛行時間七千小時,作為機長執飛四千小時,以教員身分帶飛一千六百五十五小時……廈門航空「九○後」女機長、教員張世晴的紀錄,在整個民航飛行員隊伍中都堪稱亮眼。 在張世晴擁抱藍天的經歷裡,開頭便已添上「夢幻」色彩。 具挑戰紀念的一步 「廈航今年要招女飛行員啦!」高中畢...

2025.04.27
【汽車滾裝船員】王紅娟 人生只有一次 不妨大膽一些

文/記者周義、李昊澤 開飛機、跑船、科考探險,在一些「上天入海」的行業裡,依然能看到女性的身影。面對滿是未知挑戰的領域,面對周圍人們的不理解,她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為什麼不能是我?」 王紅娟看起來活潑可愛,如果不穿上水手服,絲毫沒法跟印象裡臉色黝黑、五大三粗的船員聯繫到一塊。 內心憋著...

2025.04.20
【愛心媽媽】陳玉文 為偏鄉兒撐起愛的天空

文/記者趙鴻宇 陳玉文回憶,她的外祖母常為過路旅人備熱飯,父母還設立家庭暴力避救站救助受困婦女,這些鑄就了她「以愛傳家」的人生信念。 「三八婦女節」前後,河北省邯鄲市磁縣講武城鎮滏陽營村的一處農家小院格外熱鬧,不少孩子來到這裡探望他們的「媽媽」陳玉文。 作為磁縣講武城鎮滏陽學校的一名教師,...

2025.04.20
【公益網紅】馬俊河 在網路上揪團植樹治沙

文/記者田穎、張文靜 從早期在BBS、博客上發帖,到發布短影片、開直播,馬俊河一直嘗試利用社交媒體喚起公眾,尤其是青年群體對沙漠治理的關注,這群挑戰自我、熱心公益的「Z世代」也為他發起的公益行動帶來新機遇。 馬俊河以網名「種梭梭的馬哥」被八萬餘名社交媒體粉絲熟知,他在社交媒體帳號上稱自己為「...

2025.04.13
【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劉家琨 40年扎根本土長成大樹

文/記者童芳、余里、袁秋岳 「在所有建築中我最喜歡井。」新晉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劉家琨如是說,「平行宇宙,循環時間,在哪裡都是自己在,在哪裡都在自己裡。如果舞台不亮,自己修煉放光;不能海闊天空,那就深深挖掘。」 三月初,「全球建築領域的最高榮譽」普立茲克建築獎揭曉,將年度獎項授予深深扎根於本土的中...

2025.04.06
【根治海河博物館長】魏宗寬 見證海河生態之變

文/記者黃勇賢、徐思鈺、尹思源 魏宗寬為留住前人的功績,將自家老宅和多年積蓄建成的家庭博物館,面積近六百平方公尺,目前已吸引三千多人參訪。 年近七旬的魏宗寬,近來滿心高興,因為他用自家老宅和多年積蓄建成的家庭博物館,一年多時間已有三千多人前去參觀。 根治海河博物館位於天津市靜海區靜海鎮胡家...

2025.04.06
【考古學者】鄭喆軒 哪有永遠的「熱門」職業?

文/記者童芳、薛晨、唐文豪 鄭喆軒認為,以舊石器考古來講,在大陸非常冷門,但在國際上卻是考古中的熱門。與其糾結,不如腳踏實地做好當下,冷板凳總會坐熱。 一九八八年出生的鄭喆軒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舊石器考古研究所的「掌門人」,專門負責四川地區的舊石器考古工作。 他的團隊是一群平均年齡不到三...

2025.03.30
【作家】梁曉聲 你我亦是「劇中人」

文/記者姜錦銘、劉夢妮、吉玲 冬日的午後,記者進入梁曉聲家中時,他正在書桌前修改一部電視劇劇本。「關於東北老工業基地在初創時期的故事。」梁曉聲說,「這是我最後的原創。」 很多讀者曾經沉浸在由他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人世間》中,但可能不知道作者還曾創作過《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等帶有社會學視角的作品...

2025.03.23
【海南炭畫傳承人】韓翠瓊 「人情味」的藝術存貯回憶

文/記者趙葉蘋、廖菲菲 在海口騎樓老街中山路上,一間面積約十平方公尺的炭畫工作室,顧客盈門。海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炭畫像工藝傳承人韓翠瓊端坐桌旁,全神貫注地繪製著一幅炭畫作品。這是她入駐騎樓老街的第十四個年頭,手中的炭畫筆則已緊握了四十多年。 炭畫是中國民間美術,又稱「炭精畫」,以炭精粉為主...

...
1 2
...
100
1 / 100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