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2
【易水硯傳承人】鄒天然 硯雕藝術讓石頭成倍增值

文/記者金良快 2008年,易水硯製作技藝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硯雕大師鄒洪利被確定為這一非遺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十多年過去了,如今這一接力棒,交到了鄒洪利的女兒鄒天然手中。 易水硯產於河北省易縣的易水河畔。「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易縣作為千年古縣,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產...

2025.11.02
【湖筆傳承人】范玲英 用柔軟羊毫填平命運溝壑

文/記者劉婧宇 一枝筆,一顆心,范玲英和工友們用柔軟的羊毫填平命運的溝壑,把無數平凡的日子,織成滿是希望的模樣。 「憑什麼說殘疾人做不好湖筆?」范玲英一口氣憋在心裡好多年。 毛筆是溫柔詩意的,可在范玲英手裡,最軟的毛卻成了最利的劍。在她指尖握住筆桿的瞬間,蓬鬆柔軟的羊毛似被注入筋骨,有了畫...

2025.10.26
趙維晨 為機器人找到用武之地

文/記者張漫子、王若辰 足球場景是檢驗機器人的運動能力、感知算法等關鍵技術的試金石,這些能力提升後都能遷移到未來的家庭陪伴、教育等更多場景。︱︱趙維晨 八月落幕的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上,一場全程無遙控的機器人足球比賽火了。這支踢球的機器人隊伍來自加速進化(北京)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這家成立於...

2025.10.26
【自變量機器人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潛 要發展要先活下來

文/記者張漫子、王若辰 如果機器人短期內還無法進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那麼訓練一些娛樂能力、體育能力,也能給用戶提供情緒價值。︱︱王潛 二○二五世界機器人大會上,自變量機器人公司的輪式雙臂機器人「小量」用一雙巧手靈活製作香囊,「量子二號」仿人形機器人實現捏薯片不碎、三百六十度清潔等高難度操作...

2025.10.26
【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公司創始人】王鶴 可批量複製是關鍵

文/記者張漫子、王若辰 「智能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無論對於人類、其他動物還是機器人,遇到問題後能給出解決辦法的能力,就是智能。」——王鶴 今年八月,全球首個城市級常態化運營的人形機器人示範區落地北京。來自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的「銀河太空艙」︱︱由機器人經營的無人超市開張,具身智能真正走...

2025.10.19
【故宮學研究院首席專家】王軍 故宮內外探文明

文/記者劉夢妮 來故宮工作的第九年,王軍出版了他的第三部學術著作《天下文明:紫禁城規劃思想與古代中國》。 在這本書中,王軍從紫禁城及明清北京城規劃、設計以及營建制度的研究,提出這樣一個具有開創性的觀點:修建於古代中國晚期的紫禁城,其建築制度源出上古之天文與人文,直通農業文明的原點,其所承載的知識...

2025.10.12
【孟戲傳承人】李安平 孟戲人生 高腔傳世

文/記者萬象、曾恆貴 2006年,孟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從小看著父親的戲長大,李安平被孟戲裡的人物故事、一招一式和人生哲理深深吸引。 清風徐來,荷塘泛波,除完雜草的李安平爬上塘邊,甩去塘泥,擺開架勢,哼唱起了孟戲高腔。 五十七歲的李安平是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甘竹...

2025.10.12
【酉陽陽戲傳承人】陳永霞 一手耕田一手戲

文/記者唐奕、李愛斌、張子彧、郎鏵瀛 酉陽陽戲,又稱酉陽土家面具陽戲,是酉陽土生土長的地方劇種,歷史悠久。一群平均年齡近70歲的農民唱戲人,以院壩為舞台,以稻田、民居、山林為背景,傳唱古老的酉陽陽戲。 農忙時下田耕種,為了生計忙碌不停。閒暇時登台唱戲,演繹人間百轉千回。 位於武陵山區的重慶...

2025.10.05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建國 病原在哪裡 疾控人的戰場就在那裡

文/記者顧天成 南極冰層、深海熱泉……隨著技術進步和生態變化,更多「生客」正闖進人類視野。2024年,大陸科學家就在標本中發現了16萬餘種新的RNA病毒。「哪裡有危險的病原,哪裡就是疾控人的戰場。」為了這份初心使命,徐建國執著追求了40餘年。 實驗室的燈光亮至深夜,顯微鏡下,微生物如星雲般匯...

2025.10.05
【數學家】張益唐 AI時代要多學一點數學

文/記者鄭天虹、詹奕嘉 張益唐旗幟鮮明地反對「AI來了就可以不學習」的觀點:「正因為人工智能時代到來,未來數學可能更重要了,應該多學一點數學。」 張益唐,華人頂尖數學家,曾在孿生素數猜想和黎曼猜想上取得實質性突破。今年六月,張益唐回到中國大陸,全職加盟中山大學香港高等研究院擔任首席科學家;九...

...
1 2
...
105
1 / 105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