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失寫症

文/赫連擁 |2025.10.03
26觀看次
字級
圖/KIMI

文/赫連擁

你是否遇過這樣的同學或孩子:上課時回答得頭頭是道,但一到寫作文就滿紙塗改、字跡難辨?如此情況,常被誤認為是粗心大意或懶惰,其實,這可能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展障礙,名為「書寫障礙」(英語:Dysgraphia),俗稱「失寫症」。

腦手之間 連結失訊

寫字,不僅僅是拿起筆書寫那麼簡單,它需要大腦同時協調多項功能。大腦要先想出字詞,再轉成拼音與筆畫,然後經由手指的精細動作寫在紙上。

失寫症的孩子,就像網路訊號斷斷續續:腦袋想法還在「下載中」,手卻已被迫「上傳」,輸出品質可想而知大打折扣。

失寫症的常見表現包括:

● 字跡凌亂潦草,字母或筆畫大小不一,間距忽大忽小,寫到最後一行斜得像滑梯。一般容易被批「字醜」,而且,這情況無法憑靠反覆練習來改善。

● 寫功課或抄黑板做筆記時比同齡孩子慢許多,或是字寫久就喊手痠。

● 常犯拼寫錯誤:寫中文常漏掉筆畫、部首偏旁順序調換。拼寫英語則常漏寫字母或出現對調。

● 聽寫屢屢卡關,經常寫不到幾個字,就因想不起來某個字該怎麼寫而停頓。

這些不是單純的「練習不足」,而是大腦在處理「書寫」這個複雜任務時,遇到阻礙。

失寫症與智力無關,常涉及動作協調、視覺空間感知、注意力等因素。有人同時合併閱讀障礙(失讀症)或注意力不足等症狀。換句話說,他們理解力正常,只是「表達管道」受限,如此情況,在面對學校制式的學習環境下,易處於劣勢。

及早發現 治療求助

醫師或臨床心理師可針對失寫症進行學習測驗;職能治療師則會評估握筆、精細動作與手眼協調,判斷瓶頸在哪裡。

早期辨識很重要,否則孩子有可能被誤解為不用功或不夠聰明,影響自信心。

目前沒有「治癒」失寫症的藥物,最有效的對抗方法,是結合治療訓練與學習策略,來改善障礙。例如: 透過職能治療,訓練手部穩定度與握筆方式,讓書寫更順暢。 使用小尺、方格紙或寬行紙等輔助工具,幫助保持字距。 課堂允許打字、語音輸入、拍照錄音等方式替代筆記抄寫。

美國的教育體系,已將失寫症列入輕度殘障的分類,有此學習障礙的學生可允許在上課時使用輔助工具替代抄寫、調用抄寫員協助作筆記,以及延長考試時間等支援。

給家長與青少年建議

請別再將「字醜」與「不用功」畫上等號。認識與理解失寫症,即能盡早協助孩子求助專家及老師,尋找合適的學習方式,善用工具彌補不足,並且發掘獨屬於個人的其他優勢,如此依然可以在學習與生活中發光發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