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十一月的亞太非常熱鬧。亞太經合會議(APEC)在北京召開,接著,東協高峰會和東亞峰會在緬甸舉行,再緊接著,世界各國領導人到澳洲布里斯班再度聚首,出席二十國集團(G二十)高峰會,這是今年最後一場盛會。
亞太這個占世界人口四成、經濟總量五成七、貿易總量四成八的區域,經濟、政治、安全等領域正成為各國不敢忽視的熱點。歐盟、美國及日本占東南亞出口市場的四成,歐洲的銀行為東南亞提供三分之一的貿易和融資。
東協經濟共同體將在二○一五年成立,東亞峰會共商經濟一體化,大陸承諾提供兩百億美元貸款,支持東南亞建設,象徵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崛起,亞洲國家仍願與美國合作,但希望今後自己解決本身問題,不勞西方國家相助。
冷對安倍 批評歐巴馬
世界格局已轉變,將從「美歐時間」進入「亞太時間」。G二十號稱「代表全球經濟逾八成的地區」,輿論表示,中國大陸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最大貿易國,大陸在G二十中已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澳洲總理艾伯特高峰會最後一天宣布,大陸將主辦二○一六年G二十高峰會。
這一連串區域峰會,幾乎所有事由兩個大國領導人拍板。歐巴馬一度被視為全球超級巨星,但他最有權勢的日子已遠去。習近平與安倍晉三的會晤受關注,但習近平一臉冰霜,安倍晉三擠不出笑容,顯示出憂慮神色。
歐巴馬希望藉著APEC挽回美國在亞洲的特殊地位,但此行任務難達成。歐巴馬抵達北京出席亞太經合會前幾天,大陸國營媒體已很不客氣批判:「歐巴馬老是說『是的,我們辦得到』,以致人民對他期望很高,可是他表現乏善可陳,幾乎沒有為支持者做什麼。美國社會已厭倦了他的平庸。」
重返? 我們已在亞洲
習近平與普亭的互動也顯示,習近平不認為普亭與西方間的齟齬與他相干,倒是更在意北京與莫斯科的經貿往來。過去半年,北京與莫斯科簽署了三項經濟合作協定。習近平清楚讓歐巴馬知道:「我們不但與你的朋友更緊密合作,也和你的敵人打交道。」
美國近幾年不斷強調要「重返亞太」,但中東戰事的羈絆擺不掉,俄羅斯駐華盛頓大使說:「你們正在轉向亞洲,但我們已經在亞洲了。」歐巴馬重返亞洲的同時,俄羅斯與中國的關係已經在拉近。而從習近平接待安倍晉三、歐巴馬的身體語言,反映出他更是一個大國領袖,充滿自信。
華盛頓一些國際問題專家認為,中俄絕不會結成更有實際意義的聯盟,因為這兩國存在著根本分歧。但另有學者警告,不要低估中俄兩國關係的潛力,普亭與中國交好是對華盛頓的威脅,歐巴馬政府應認真對待這一威脅。
習近平主政剛滿兩年,累計出訪達三十國。自二○一三年首訪俄羅斯開始,出訪國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這次G二十高峰會後,繼續訪問澳洲、紐西蘭和斐濟。
外交轉個身 動作俐落
中俄交好,不是美國唯一的憂慮。在G二十高峰會,澳洲總理艾柏特表示,經過九年努力,終於完成與最大貿易夥伴國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FTA),中國將對澳洲出口業者大幅打開市場。在亞太經合會,大陸與韓國宣布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結束;轉個身,習近平到澳洲,雙邊FTA「即談即簽」,動作俐落。
除了習近平在外交場合不時雙手攤開,一副主人、「習大大」氣度,令人印象深刻,代表他出席東亞峰會的總理李克強一樣,也有這種肢體語言,各國領袖在他們身邊都顯得謙恭有禮,連歐巴馬也「平易近人」。在亞太經合會的晚宴上,因為天氣冷,普亭表現騎士精神,為習近平夫人彭麗媛披上外套。讓人想起普亭也曾為德國總理梅克爾披上外套,當時歐美和俄羅斯關係尚未冷凍。
北京APEC顯然是中國轉變其世界角色的分水嶺,無論是擬定亞太自貿區(FTAAP)路線圖,推動絲路「一帶一路」計畫,宣布完成中韓、中澳自貿區談判,與美日領袖會談,北京有意將全球視角從西方調回東方,並昭示:中國就是東方的中心。
「一帶一路」計畫包括「絲路經濟帶」及「海上絲路」,路上從西安出發,途經中亞、西亞進入歐洲,繞道莫斯科、抵達鹿特丹及地中海畔的威尼斯。海上絲路則取道麻六甲、西進緬甸、孟加拉、斯里蘭卡,取道東非、進入地中海,北抵歐洲。
大陸在十月先與二十一國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上千億美元成立的「絲路基金」,輸出價廉質優的高鐵,替各國擘劃、布設網路、基建,「爭霸」的象徵廓然成形。美國重返亞洲的策略,仍是布防在太平洋島鏈,企圖扼住中國東向出海的咽喉。「一帶一路」具有雙重戰略的考慮,一是經濟力的輸出,一是向西另開出口。
「絲路經濟帶」以俄羅斯為主軸,加上中亞的前蘇聯國家;「海上絲路」則串連東協諸國,吐納太平洋兩岸,消解美國以TPP的對抗姿態;戰略雙翼,以經濟為表,政治為裡。中國百年疲弱,如今像鯉魚躍龍門,將改寫西方主導的政經規則,要向世界顯示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