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全球糧安 重金屬汙染17%耕地

編譯/潘楠慕 |2025.11.09
48觀看次
字級
泰國一處準備收成的稻田。圖/法新社
​​全球17%可耕地重金屬超標。圖/美聯社
土壤重金屬超標威脅糧食安全。圖/美聯社
​​工業冶煉活動常引起環境汙染爭議。圖/美聯社
重金屬汙染是稻田殺手。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全球絕大多數的糧食生產仰賴土壤,但是根據一項由中國大陸科學家主導的分析研究,全球14%到17%的可耕地存有至少一種重金屬超標,這些重金屬汙染高風險區中,不乏亞洲許多重要稻米生產區,可能威脅全球糧食安全。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侯德義領導的這份跨國研究,利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分析全球91國、共1493篇研究的79萬多份土壤樣本,繪製鎘、砷、鉛、鎳、鉻、銅和鈷,7種重金屬濃度分布圖,呈現出在氣候、地形和人類活動等多元影響下,橫跨歐亞大陸的「重金屬富集走廊」。

研究估算土壤中的重金屬濃度,以最嚴格國家閥值的125%為標準,超過此標準定義為「受汙染」。分析顯示,全球14%到17%、面積約2億4200萬公頃的可耕地土壤,存有至少一種重金屬汙染;全球6.8%土壤重金屬濃度,超過人類健康和生態臨界值,以全球人口分布估算,有9億到14億人口居住在這些超標區。

這7種重金屬中,以鎘最普遍,9%可耕地所含鎘超標,主要集中在南亞和東南亞,如印度中北部、巴基斯坦、孟加拉、泰國、柬埔寨南部和大陸南部等地;其次為鎳和鉻,各有5.8%和3.2%的可耕地超標,超標區域主要分布俄羅斯次北極氣候帶、中東和非洲東部。超過一種的多金屬汙染,以砷和鉻、鎳和鈷、以及鎳和鉻的複合汙染最顯著。

印度目前是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估計2024年到2025年度出口量2200萬公噸;泰國則以約750萬公噸居次;大陸、印度和孟加拉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稻米消費國,大陸2022年到2023年度稻米消耗量約達1億5500萬公噸。

研究團隊指出,土壤中的重金屬既有自然來源,也有來自人類活動的影響,尤其是採礦、冶煉,而採礦冶煉密集區,因灌溉用水受工業活動汙染,使得灌溉量又與土壤重金屬含量呈正相關,這類地區土壤重金屬超標率達到36%,高於全球平均超標率。另外,溫度、降雨量等氣候因素,也與土壤重金屬分布呈正相關,在溫暖溼潤的亞熱帶季風區,可耕地土壤重金屬超標率達34%。

這份刊登在《科學》(Science)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從青銅器時代到現代智慧型手機、電池的製造,金屬冶煉都在人類文明發展扮演重要角色,但是也始終伴隨著汙染,從南歐、中東、到南亞和大陸,許多汙染高風險區,都與人類早期文明搖籃重疊,包括古希臘、古羅馬、美索不達米亞、古印度和長江文明等。

侯德義表示,希望這份研究呈現的全球土壤重金屬含量資料,能敲響警鐘,促使各國決策者採取立即且必要的措施,加強保護地球珍貴的土壤資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