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農民聽AI建議 調整耕作方式

編譯/潘楠慕 |2025.11.09
49觀看次
字級
馬拉威農民使用AI了解作物。圖/美聯社
非營利組織人員指導農民使用AI。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人工智慧(AI)技術正在全球掀起產業革命,在非洲國家馬拉威,許多小農也受惠於這項創新技術,聽AI的建議,調整作物和耕作方式,因應氣候變遷對農業的影響。

2023年強烈熱帶氣旋「弗雷迪」(Cyclone Freddy)侵襲,使得馬拉威南部小農馬艾瑞(Alex Maere)的農地,大半因大雨沖刷滿布砂石。過去這片田地每季可收成850公斤玉米,讓他能養活5個孩子,但是當年災後收成量僅剩8公斤。他說:「這不是開玩笑,我的田變成了砂礫灘。」

這場風災激發馬艾瑞採取行動,他認為,如果要生存下去,就得改變傳統耕作方式。現在他與馬拉威其他數千名小農,使用非營利組織「國際機會基金會」(Opportunity International)開發的AI應用程式,尋求農作方面的指引。

這款在當地族語名為「顧問」(Ulangizi)的AI機器人,能用地方族語和英語,回答農民的疑問,也能透過照片辨識病蟲害。

在AI建議下,馬艾瑞去年在平常種的玉米與樹薯之外,首次嘗試種馬鈴薯,結果獲利超過800美元(約新台幣2萬4000元),足以支付孩子的學費。他笑著說:「這次我能安心送孩子上學,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這項AI計畫獲得馬拉威政府全力支持。根據世界銀行資料,馬拉威貧窮率在全球數一數二,2100萬人口中,超過8成仰賴農業維生,但是氣候變遷導致氣旋、乾旱等極端天氣加劇,屢屢重創農業生產。

馬拉威的經驗顯示,人工智慧技術有助於提振非洲地區農業生產力,不過,應用上仍面臨諸多挑戰,如電力、網路不穩,非洲方言繁多且識字率低,也是要推廣AI工具普及所面臨的一大障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