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旗山禪淨中心住持慧專法師(前排左)與南韓寺剎名廚正寬法師(前排右),共論佛教寺剎的廚房法味。圖/記者王淑芬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南韓比丘尼名廚正寬法師以推廣南韓寺剎飲食聞名於世,讓白羊寺的聲名也站上國際。他昨日受邀和佛光山旗山禪淨中心住持慧專法師,以「綠色共好× 永續未來」為題,聚焦從自然覺察到永續飲食設計進行對話,分享做寺剎餐飲的心得。
慧專法師表示,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說過,「素食的意義是在養慈心、接近道德、有益健康、增加耐力、簡單衛生、維護生態;吃得簡單,吃得樸素,吃得清淡的生活就是最美好了!」
兩名法師都在大寮(廚房)廚藝獲得好評,他們也將修行帶入飲食文化,並從下廚的當下及每一個環節悟出一套農禪,既是尊重生命也能做出「慈悲的味道」。正寬法師說,如果料理不慈悲、沒有歡喜心,也恐難有健康、營養。
慧專法師在「大寮」執事逾十年,從「不會煮菜」到「能辦一桌菜」,過程中有很多的考驗,並修持出一身料理真工夫,還寫了《行單─珍珠瑪瑙下廚房》一書分享大眾。
慧專法師表示,傳承星雲大師智慧「佛法在人間、修行在廚房」的教誨,以供養心體現清淨、不汙染、不浪費及節制感恩的心,讓佛寺飲食有慈悲心。
料理即是禪,烹飪即是禪的延伸,如何從四季的食材生起禪意?正寬法師分享,在廚房中,面對食材,共同成就料理的人,唯有不分彼此,合而為一才能讓料理做出「法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