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留下來陪我》
圖/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提供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失智症並非不可告人的疾病,像林靜芸醫師雖是名醫,也勇敢寫下同樣是名醫的先生罹病過程,提供同樣受苦的照顧者作為參考。
著名整型外科醫師林靜芸最近書寫她先生林芳郁罹患失智症過程,以及如何照護他的《謝謝你留下來陪我》一書,受到各界的重視,不僅成為誠品選書兼暢銷書,連報章雜誌報導失智症的篇幅也增多起來了。
筆者父親於民國77年也罹患此症,前後6年的照護讓家人辛苦萬分。好在手足較多,兄弟七人和家姊,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分擔了疲勞度。今日社會多數為小家庭,若有家人得失智症,一定翻天覆地的大勞累,經濟負擔不容小覷。
取消醫師收紅包陋習
本書前半部的內容,其實也兼寫林芳郁先生的傳記。身為對國家醫學及醫藥行政事務有卓越貢獻的林芳郁先生,曾擔任過衛生署長、台大醫院、榮總、亞東三大教學醫院院長,值得留下生平事蹟。
林芳郁和林靜芸兩人從進入台大醫學系開始就是班對,夫妻共同生活50多年,書中有不少充滿浪漫的愛情故事,但也有林芳郁的個性描述和對醫學界、三大教學醫院的貢獻事件,例如,他在台大醫院,取消醫師收紅包的故事。
生平事蹟方面,還請來幾位與林芳郁先生共事過的醫師、科主任、院長等,穿插於篇章,各自寫下對林芳郁醫師在行醫或從政時的各種奉獻。林芳郁先生的兒子、女兒、妹妹等也有懷念篇章。
本書後半部,則是著重在林芳郁先生如何得病,以及確診失智症前後,身心及行為如何脫序等改變。林靜芸醫師從隻身到全家人投入照護,直到病症較嚴重時,她才尋求協助,並組成照護團隊。過程中,她探究出照護也要有方法,多出門活動和旅行就是其中之二。她也勉勵辛苦的照顧者,唯有秉持樂觀態度,懂得求助專業人員幫忙,才能長久走下去。
並非不可告人的疾病
本書的共同執筆者是新聞記者出身的洪淑惠女士,她因母親失智,開始為記憶書寫。她在採訪後記中,以「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愧」為題,慰勉辛苦的照護者,失智症並非不可告人的疾病,像林靜芸醫師雖是名醫,也勇敢寫下同樣是名醫的先生罹病過程,提供同樣受苦的照顧者作為參考。
台灣社會逐漸高齡化,林靜芸醫師對本書的設想,仍然是期盼照顧者要有樂觀的態度,才能持續開發適合自己的照顧方式,她也提醒照顧者,若被照顧者出現暴力行為,一定要送醫求助,也一定要按醫囑服藥,且在病患進程中,不斷找到雙方都能適應的照顧方式,這些建言都值得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