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漫遊錄》
圖/春天出版提供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楊双子初版於2020年的《臺灣漫遊錄》,因著2024年獲得美國圖書獎的翻譯文學大獎(譯者金翎)而聲名大噪。同年,這本書也獲得日本翻譯大賞(譯者三浦裕子),更是創下臺灣文學雙雙獲得英、日語翻譯的大獎,讓臺灣文學能進入世界文壇。書籍也自2024年底起至今,再於書市引發注目和大賣。
筆名連結姐妹情深
「楊双子」起初並不是一個人的筆名,而是一對姊妹的筆名。「双子」指的是姊姊楊若慈、妹妹楊若暉這兩個人。姊姊楊若慈主力創作,妹妹楊若暉主力歷史考據與日文翻譯,過去兩人合寫過幾本如《花開時節》等書而受矚目。但因為楊若暉已於2015年逝世了,所以2020年出版的《臺灣漫遊錄》,創作主力應是楊若慈,但此種須依賴收集、考證、翻譯大量日據時期史料的小說,大概楊若暉生前已做了不少工夫,讓楊若慈能有所應用,故她還是用「楊双子」做為作者。
又「楊双子」可能以後也會成為楊若慈的固定筆名了,代表姊妹情誼永存。
《臺灣漫遊錄》是楊双子虛構的一本小說。描述中日戰爭爆發開始的昭和年間,日本九州作家青山千鶴子因其半自傳小說《青春記》改拍成電影在臺上映,在臺婦人團體日新會等反應熱烈,邀請她來臺灣巡迴演講,並旅居臺中柳川旁小屋一年。臺灣總督府臺中市役所請一位臺灣大家庭出身,雖是庶出之女,但也是女高畢業,做過公學校教師的王千鶴小姐來當她的通譯。兩人同樣有「千鶴」之名,可知楊双子虛構小說中有懷念妹妹之情。
殖民陰影時時隱現
若單論情節,本書的確是一本好讀、感人的歷史小說。書中的王千鶴,雖說是翻譯,卻猶如青山千鶴子的貼身祕書兼廚師,她幾乎打理了青山在臺的一切演講巡迴活動,她知識通博,帶著青山搭火車遊覽各地景點,也吃遍臺灣各地著名小吃、飲食,許多著名的臺灣料理,於今已消失的,都在書中得以重新呈現。因此,本書可以說是兩個人在臺灣的鐵道和美食之旅。
在體驗鐵道和美食中,本書其實背後還有龐大的主題在發展,事關日本內地人對殖民地隱藏的歧視,以為自己處處為本島著想思惟等,民眾永遠有揮不去的被殖民陰影,皆不著痕跡於書中情節出現。青山千鶴子以為是要幫助王千鶴的百合情誼,也終歸在猜疑、距離和真情中,化為悲傷的結局。
《臺灣漫遊錄》書中的推薦序和後跋等,都透露出青山千鶴子真有寫過《臺灣漫遊錄》一書,連其後代都流傳過早期這本書的日文翻譯版等,但其實並沒有。這會造成讀者找尋舊書的困擾和出版資訊的失真,可能讀者是需要認真研判才能知曉的,也可以說是楊双子的多重宇宙人生的虛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