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來悅愛】《原來蛋糕可以這樣分》分享是愛的數學題

文/施佩君 |2025.11.16
105觀看次
字級
《原來蛋糕可以這樣分》 圖/維京國際提供

文/施佩君

作者金曉恩使用鉛筆、圓珠筆、顏料和拼貼畫創作,簡單的畫風,歡快的色彩,清楚地傳達5個小孩的性格、角色與情感,而意有所指的文字,蘊涵哲思,彷彿適用於人生各種情境的叮嚀,原來分享不是犧牲,而是愈分愈多的溫暖與連結。



幼稚園的孩子在玩積木時,突然拋出一句話:「2在我們家是不公平的數字。」我問為什麼?他理直氣壯地回答:「因為我們家有3個人,2不能分給3個人。」

公平,是孩子面對分配問題時最深的執著。因為身為獨子,少有機會練習分享,容易被數量所惑。然而,對於出身於多手足家庭的南韓繪本作家金曉恩而言,「分」東西已是生命中的直覺反應。她在自傳性繪本《原來蛋糕可以這樣分》中直言:「我們可以將任何東西分成5份」,即使是看起來很難分享的東西,如一雙黃色雨靴、電風扇的風、唯一的叔叔,都有一套分配法則。

不是件簡單的事

繪本開頭便說「我們有5個人」,圖畫出一半的蛋糕上剛好是5顆草莓。這是一個等分的基礎概念,如果物品都能剛剛好、公平均等的分配,事情就簡單多了!但是,下個翻頁,讀者立刻明白「我們」所指為何,且完整的蛋糕上有6顆草莓——分享,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金曉恩不急著吃蛋糕,她倒轉時間敘事,從易分的東西(一顆蘋果、一瓶牛奶、一包餅乾)開始,到有點麻煩的東西(一盒冰淇淋、一間浴室),逐漸推向難分的非實物(電風扇的涼風、叔叔的陪伴,以及沒有明說的父母的愛)。巧妙地讓「5個孩子」分享「有限物品」的挑戰,從簡單的數學計算,昇華為觀察、等待、爭取、堅持與讓步的手足相處課題。

愈分愈多的溫暖

回到第一人稱童年視角,金曉恩以生動的插畫和日常情境精準捕捉孩子在分配過程中各用心機、可愛的狡猾,尤其是在分花椰菜時彼此謙讓、分棉花糖時爭吵不休,圖畫與文字都真實反映了孩子的脾氣與心思。

當故事中的「我」意外受傷,因禍得福,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時,作者不避諱地表達「不需要與任何人分享,是一件很棒的事」,並浮現「如果我們不是5個人,而是只有我一個人」的想像,這是面對有限資源時,個體欲望被極致放大的直接投射。這種想法非道德上的「壞」,而是人性中最原始的、對自我滿足的渴望。它讓讀者意識到,即使在充滿愛的家庭中,孩子們依然有渴望「獨占」的本能。這種誠實的披露,打破了傳統上對分享的道德說教,反而讓人感到釋然和共鳴。

因為這個「自私」的念頭,讀者能從畫面上看到「一個人吃蛋糕」及「我們一起分享蛋糕」的對比,最終看見愛如何介入並改寫了數學計算,讓五分之一的小蛋糕產生加乘五倍的大快樂、大滿足。原來分享不是犧牲,而是愈分愈多的溫暖與連結。

金曉恩使用鉛筆、圓珠筆、顏料和拼貼畫創作,簡單的畫風,歡快的色彩,清楚地傳達5個小孩的性格、角色與情感,而意有所指的文字,蘊涵哲思,彷彿適用於人生各種情境的叮嚀,也讓這道「愛的數學題」悄悄跨出家庭場域、手足情誼,進入有限資源無法完全平均分配的真實世界裡,提醒讀者,如何在「我」的欲望與「我們」的共存中,找到一種讓彼此都能感到被公平對待、被尊重、被關愛的分享方式,在有限中孕育出無限,是群我關係中最大的挑戰。

《原來蛋糕可以這樣分》讓成長在多子女家庭中的讀者,心有戚戚焉;對獨生子女家庭,亦是提供了一個窗口,去感受那種「永遠有人在身邊,永遠需要分享」的生活狀態。而身為父母,一定也會注意到金曉恩在開頭獻詞與後記下方的小圖中,投來的溫柔注視,忍不住嘴角上揚,回憶起那個曾經高嚷著不公平的自己,和只想看見孩子笑顏的如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