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訊雜誌社提供
《詹冰全集》
圖/文訊雜誌社提供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以「讓詩充滿電」而有名的客籍詩人詹冰(1921~2004),雖已逝世20多年,且國立台灣文學館於2008年已為其出版過《台灣詩人選集》的第五冊《詹冰詩集》,但近一年多來,客家委員會和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的文訊雜誌社,仍然花費15個月時間的整理、編輯,為其出版了10大冊,除了詩,也包含散文、劇本、歌詞創作、小說、翻譯、藝術及其他創作等的《詹冰全集》,並於2025年6月25日出版。
呈現作家創作能量
詹冰本名詹益川,創作文類雖以詩作和兒童文學為主,但隆重推出10大冊的全集,主要原因是,他是少數歷經日據時代的日語創作,到戰後因語言轉換,不得不暫時中斷寫作。但寫作對詹冰來說,始終是一條「快樂之路」,因此他重新適應、學習中文寫作,然後又恢復創作,成為台灣戰後的第一代作家。
詹冰曾留學日本明治藥專,回台後,於家鄉苗栗卓蘭鎮的國中任教生物、開設存仁藥局,身兼藥師、教師及作家三種身分,寫作範圍不局限於詩,且能在接受科學洗禮之下,接受西方現代主義詩學的澆灌,也擴展他寫作的範圍,包含散文、小說、劇本等類別。
但畢竟詹冰以詩最負盛名,創作也最多,故此次全集前四冊都是詩卷,第五冊才是散文卷,第六冊是小說卷,第七冊為戲劇卷,第八冊是翻譯卷,第九冊為藝術卷,第十冊則是收納各種手稿、家書、照片,以及有關各界評論詹冰的文集等彙編的資料卷。
此外,配合由其家屬發現的詹冰昔日用鋼筆字寫在筆記本的日文詩稿件《綠血球》,出版社特別原樣整本複製,印行成書,收錄詹冰1940到1950日文新詩47首。雖然全集中也有收錄此詩集,甚至還有中譯的印刷文字,但此手稿複刻版的獨立小書,仍顯典雅而珍貴。
全集的主編為研究詹冰多年的作家莫渝先生,編輯期間,出版社從詹冰分散各地的家屬挖掘到不少珍貴手稿、書信、攝影、圖畫稿件,以及從真理大學台灣文學資料館、客委會台灣客家文化館、國立台灣文學館、作曲家郭芝苑故居、各大學圖書館及吳三連台灣史料圖書館等,亦發現許多詹冰的手稿、書信或未發表的散文作品,出土量驚人,達到原來作品百分之五十以上,令人驚歎這才是編全集的意義,就是讓作家一生的創作能量完全呈現出來了。
隨時代進擊的詩人
詹冰曾是台灣「失語世代」的詩人及作家,曾因政權轉移和時代錯置而遇到挫折,不過他對寫作永遠保持快樂的心境,並隨著時代改變,不斷以客家人的硬頸精神,學習新知,改變作風,使他成為跨語世代的傳奇作家。
他的現代詩和兒童詩等,從日語到和用中文創作時代,以知性的現代主義知名,晚年還創作與繪畫結合的十字詩和圖像詩等新式風格。為了給兒童更具體的真、善、美體會,他也創作劇本,參與兒童戲劇的活動。
他熱愛家鄉,用自己的理化專長,為家鄉撰寫鄉土教材《卓蘭鎮理化誌》,讓人見識到他擅寫報導文學的一面。1980年代,他也參與報刊「新聞眉批」的撰稿,這又是關心社會與論之詹冰的另一面。閱讀詹冰全集,你會發現他是個全方位,隨時代進擊的作家。
全集每冊書都有學者、作家的導讀,讓人更了解他創作的精神和作品的內涵。客委員會能以文學作品補助作家全集的出版,是比媒體短暫的廣告宣傳片,還能流傳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