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江河旋律:王鼎鈞自選集》
圖/爾雅出版社提供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江河旋律:王鼎鈞自選集》全書12萬2千字,這位被奉為「當之無愧的散文大師」,以飛越的想像力,詼諧而輕鬆的筆調,他的文章就像是散文界的博物館。
今年已百歲,名列華語十大散文作家的王鼎鈞先生,在今年二月國際書展期間,由爾雅出版社、文訊雜誌社聯合出版了一本《江河旋律:王鼎鈞自選集》,算是人稱「鼎公」的王鼎鈞先生,向讀者獻上自己半輩子以上文學創作精華作品之獻禮。他自己就在書頁題上:「大江東去,淘盡多少錦心繡口,我臨江打撈,這些,希望能為您留下」。可見他在大江東去浪淘盡之前,想為支持他一生的讀者,選出自己覺得最值得大家回憶的文學篇章,感謝每一位讀過他書的人。
充滿理想也凝視現實
其實這本《江河旋律》,早在四年前就由大陸出版,台灣因今年正逢鼎公百歲誕辰,特別由文訊雜誌社在二月號製作王鼎鈞專輯,並聯合爾雅出版社出版台灣繁體字版,算是為鼎公祝壽之書。這本《江河旋律》,部分篇章也曾選自過去爾雅出版過的一些王鼎鈞著作裡,如今再擷取精華,可謂讀者之福。
鼎公1949年渡海來台,擔任過中廣及多家報刊主編,1979年赴美,定居在紐約至今。早期在台灣,他雖從事編輯為主,但創作生涯也長達半世紀之多,從1975年的《開放人生》、80年代起的《作文七巧》、《碎琉璃》、《左心房漩渦》等出版後,更被奉為「當之無愧的散文大師」,許多中學老師以他的散文當教本,國文課本上也曾有過的他的選文。
筆者最歎賞的,則是他的人生四書:《昨天的雲》、《怒目少年》、《關山奪路》、《文學江湖》,幾乎是筆者讀過最好看的傳記書之一。
這本《江河旋律》,仍然有鼎公一貫的低調,無序、無跋、無年表、無推薦文等,但仍然以他擅長的活潑方式,淺近的語言,表達他深遠的寄託,字裡行間,充滿理想色彩,也密切凝視現實。
鼎公出生在1925年,在大陸經過抗戰逃難的顛沛流離生活,來到台灣,也曾經歷過戒嚴時期,自由壓縮的職場生涯,到美國後,也嘗過異鄉生活的艱困和不適,且因身體之故,不能搭飛機,不曾再回過台灣。但他持續關注華語文壇,且創作不輟,才能有如此多而美的文章,可在百歲前再做一番淘金之選。
樹立難以跨越的層次
《江河旋律》雖分為三輯:「美文選」、「變體選 」、「雜文選」,全書12萬2千字,收錄54篇文章。各輯所談及的內容,都遍及大陸、台灣、美國三地的時代生活背景。若以筆者觀察,「美文選」各篇文章,散文裡引用的佳言、名句特多,如〈與我同囚〉一文裡,寫道:「……理一次髮年輕10歲,理400次髮,卻要蒼老10年」;〈靈感速記〉一文裡,寫道:「流年並非偷渡,它走過來,走過去,不斷大聲吆喝……」等等的語句,都是想讓散文寫得美而有深度的例子,國文教師一定最常引用來教學。
第二輯「變體選」,則較多哲思文句,也常穿插大陸時期家鄉的故事。有幾篇文章:〈紅頭繩兒〉、〈道德的真相〉、〈哭屋〉等,篇幅極長,又有故事性,幾乎可當小說讀了。〈紅頭繩兒〉一文,不僅道盡抗戰生活的艱辛,也有著鼎公年少時期兒女情長的一面。
第三輯「雜文選」,談論文學作品能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了解為主節奏,兼及各種在台灣及美國生活的一些所見人士及飲食、電影與文學的雜談,特別是他提到50年代的名作家南宮搏的逸事,許多年輕人現在已不知南宮搏是何許人也,但鼎公的文中,已委婉透露其功高震主,必無好後果之預言。
但不管任何一輯,鼎公以飛越的想像力,詼諧而輕鬆的筆調,已樹立散文難以跨越的一個層次,他的文章,像散文界的博物館,從藝術到商業路線都有,在這本百歲精選集裡,更可看得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