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老人無人奉養 是國家恥辱

戴定國 |2015.12.13
1894觀看次
字級

文/戴定國

圖/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網路

英國調查發現,三分之一的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一個月才見子女一面。年輕人也有兩成擔心自己以後成為孤單老人。醫學研究發現,孤獨老人的健康也較差。

芬蘭正在普及老人日托服務,把老人接到娛樂中心,提供早餐、午餐和咖啡。老人們可以在一起做手工、健身、玩遊戲、聊天和散步。

在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老人的日本,多年來建立了大量不同類型的養老設施。譬如集體住宅,結成五至九人的小組共同生活。這種住宅既有獨居空間,也有集體活動空間。這裡最大特徵是能享受家庭團圓般的樂趣,收費也比老人院便宜。

在美國,「何處養老」、「養老模式選擇」、「養老問答」等文章、節目或廣告比比皆是。因這個富裕國家少有真正「免費的晚餐」,因此人們必須提早規劃個人財務和退休後的養老生活。

美國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心靈點滴」中,主角亞當斯致力提倡:「笑容、快樂與創意,是醫療照護的成功之鑰。」德國的銀髮世界,正是用這三元素創造的照護體系。

德國長者群像裡,最常見的就是笑容。健康老人都有同樣特質:熱情、友好,且時刻掛著微笑。德國也不乏失智、失能長者,他們也可能獨老、喪偶、與子女分居,但是長者卻如此快樂,原因很簡單,就是「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快樂長者不一定要違背老化,但他們身體力行、實踐安老哲學,「不是過日子,而是過生活」。「優雅老去」不是空談,真的能實踐,生活就是最好的治療。

「老人農莊」的服務員,臉上也掛著充滿正能量的笑容。快樂老人就像「不老騎士」,逆齡抗老、充滿活力、粗茶淡飯、熱愛運動。如何讓長者充滿創意?德國有長者與青年共居的代間住宅,讓年輕人與長者相處,就能為長者注入活力。

英國衛生大臣傑里米亨特二○一三年在全國兒童和成人服務(NCAS)會議上說,「英格蘭有八十萬個長期孤獨的老人,是國家的恥辱。」

陪伴年老的父母,是子女孝順之道。但在少子化的現在,「老人農莊」、「代間住宅」或許可以彌補子女的「缺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