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戶座雙星體 星際霸凌受害者?

編譯/潘楠慕  |2025.10.26
111觀看次
字級
韋伯望遠鏡拍攝的獵戶座星雲細節。圖/法新社
木星質量雙星體(JuMBO)光譜圖。圖/ESA官網

編譯/潘楠慕

在距離地球約1350光年的獵戶座星雲中,存在一些令天文學家費解的神祕天體,成雙漂浮在氣體與塵埃之中,甚至遭部分學者懷疑並非真實存在。如今有科學家提出大膽解釋:這些天體可能是「星際霸凌」的受害者。

最早發現這種天體的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天體物理學研究所天文學家麥考林(Mark McCaughrean),以及歐洲太空總署(ESA)的皮爾森(Samuel Pearson),在2023年觀測到40多對這類天體,稱其為「木星質量雙星體」(JuMBO),之後的觀測減為20對。

JuMBO質量約在0.4到16個木星質量之間,卻不像行星環繞母恆星運行,也不像一般恆星能自行點燃核融合,因此有如宇宙中的「四不像」。

一種推論認為,它們或許是被星系拋出的行星,不過,這種論點難以解釋它們為何成雙成對。

英國雪菲爾大學天文學家戴蒙(Jessica Diamond)和帕克(Richard Parker)提出新論點,認為JuMBO是在形成過程中,遭到星雲中,幾個表面溫度極高、質量巨大的「OB星」(OB star)阻礙。

戴蒙指出,OB星質量是太陽的40倍,「是獵戶座裡頭個頭最大的恆星」,發出猛烈的輻射風,導致還在萌芽階段的JuMBO,外層氣體被剝離,最終「長不大」。幾乎所有恆星都是由同一團氣體與塵埃雲形成,因此,「星際霸凌」的說法能解釋為何JuMBO多成對,因為它們本是同一星雲的雙胞胎核心。

不過,仍有學者質疑,這些天體只是背景星的假象,根本不存在。對此,麥考林說,他仍然相信這是真實存在的天體,只要最終能確認其中一對存在,就足以改寫對恆星和行星形成的了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