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定國
石油供過於求,油價創新低。預計明年全球石油每日需求,將從今年的一百八十萬桶降至一百二十萬桶。但石油輸出國組織仍維持高產量,庫存飆漲至三十億桶的新高。西方即將解除制裁伊朗,這個產油大國重回市場,預計庫存還要增加三億桶。
油價下跌,油輪生意旺盛。油輪公司表示,「幾年前,你在西非絕對看不到中國的油輪,如今中國是當地最大租船主。」油輪短途航程變少,譬如從加彭和奈及利亞到美國,因為美國不再需要那麼多油。與中國距離遙遠的委內瑞拉和巴西,港口都為油輪裝滿原油,準備前往亞洲。
美國各地 修建更多儲油槽
當供需大致平衡時,原油通常只在儲油槽和地下鹽穴停留幾天,一找到買家就運走。但需求放緩,產量增加,石油過剩,面臨上億桶油帶來的難題:把它們放在哪兒?
北美、歐洲和亞洲的陸地儲油槽很快將裝滿。中國沿海的儲備空間已耗盡,美國各地正修建更多儲油槽。存儲空間變為一種可交易的商品。石油交易商開始租用油輪,當作浮動倉庫儲存原油。油輪業表示,供給持續超過需求,陸地儲存量會繼續額滿,「我們將看見儲油的真正需求和激勵,而且是儲存在油輪裡。」
航運公司說,「我們做的生意是銷售裝載空間,如果我們的船有相當一段時間被用做倉儲,剩下的船就能以較高價位出售。」
前幾年國際油價飆漲至一桶一百四十七美元時,各國紛紛發展替代能源,種植可轉化成生質燃料的經濟作物,如美國的玉米和黃豆,歐洲的亞麻籽和油菜籽,巴西的甘蔗,東南亞的椰子油。
生質燃料補貼 反對者日增
多國實施生質燃料補貼政策,但反對者日增,歐洲已在檢討二○二○年達到百分之十生質燃料的目標。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十大國際機構二○一一年提出報告,呼籲各國捨棄支持生質燃料的政策。「如果油價走高,使作物在能源市場的價值超越在糧食市場的價值,將提高糧食價格。」這意味窮人更難維生。
美國專家警告,生產生質燃料將導致濫伐森林,升高溫室氣體排放。如印尼大量砍除森林改種棕櫚樹。棕櫚樹的果實富含油量,可提煉生物燃料,價格便宜。
世界自然基金會公布報告,每年全世界有一千三百萬公頃林地被砍伐,相當於每分鐘有三十六個足球場消失,砍伐森林產生全球近兩成的溫室氣體。
石油開發還導致社會正義等問題。南美洲石油蘊藏量豐富,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一成二,居世界第二位。但最近巴黎氣候峰會期間,南美洲原住民划著小艇在塞納河示威,橋上的原住民則拿著布條:「原住民石油自由」和「保衛神聖,保護水」,要求對全球暖化,提出真正的解決方案。
南美洲原住民 爭取生存權
去年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氣候峰會時,南美洲原住民已表達相同訴求。巴西亞馬遜流域的印第安人瓜拉尼.蓋約瓦族,是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難以得兼的典型案例。
巴西是生質燃料生產大國,為了種植甘蔗,亞馬遜雨林大規模砍伐,愈來愈多原住民被迫離開家園。政府的利益與農場主的利益緊密相關,對他們來說,甘蔗、大豆比人的性命要寶貴得多。
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高原,美國業者以水壓裂解法開採頁岩油。這種開採方式會造成大量汙染,引發印第安人為主的當地人強烈抗議。教宗七月訪問拉丁美洲時,表示支持弱勢族群爭取土地、居住與勞動權,並呼籲受壓迫民眾改變全球經濟秩序。
生質燃料不可行,汽車業改而發展油電混合車,普受有環保意識的車主喜愛。其他如太陽能汽車、電動車、氫氣車,甚至風力火車都在研發。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原本明顯上升,但油價直直落,影響買氣與研發。
原油價格走軟還影響到餐廳。油價達每桶一百美元或更高時,餐廳可以一加侖五十美分出售炸薯條和炸雞塊的廢油,賺取額外利潤。廢食用油經加工處理,可成為生質燃料。但原油跌到每桶五十四美元已無利可圖,何況現在跌破四十美元。
對石油公司來說,油價下跌,要提列庫存跌價損失。業者說:「油輪從產油國啟程,還沒運到,油價可能就跌了一成,就要提列損失。」
石油儲量被低估 真的嗎?
我們可以想像這樣一幅世界地圖:各國的陸上儲油槽貼上「滿」,海面除了一些油輪在航行,多數停泊在沿海,當成浮動石油倉庫。
這種怪異景象也許是好事。對石油即將耗竭的擔心一直不絕於耳,但近來有研究指出,全球石油儲量可能被低估,不必杞人憂天。但環保人士質疑,有些國家誇大石油儲量,實際上沒那麼多。
不過,綜觀科學史可知,科學家對於有歷史意義的變革,會有不懈追求的熱情與毅力,未來必有可取代石油的新能源。
油價跌不減產 是商戰也是真打仗
過去十八個月以來,油價幾乎已經腰斬,為何產油國不減產,甚至增加生產?
石油是個很奇怪的物資,它既是商業資源,也是戰略物資。在供需關係之外,國際關係才是主要因素。
沙烏地阿拉伯表示,除非伊朗、俄羅斯和美國願意減產,否則不會考慮,不會主動放棄市場占有率。美國近年新開發的頁岩油氣產量爆炸性成長,預期將於二○一七年超越俄羅斯及沙國,成為世界最大產油國,威脅其他產油國的市占率。
以阿拉伯國家為主的油國組織(OPEC)內部存在分歧,伊朗、委內瑞拉考量自己國家經濟狀況,不願意減產,而有能力減產的沙國則擔心伊朗崛起,也堅持拒絕減產。美國不減產的原因之一是制裁俄羅斯,俄國的成本是每桶三十美元
美國頁岩氣成本較高,每桶五十至七十美元,沙國只需十美元。油價跌至每桶四十五美元,沙國的毛利率仍高達百分之三百五十。如今原油期貨最低已跌到三十四美元,排擠策略已開始奏效,美國等非OPEC成員恐將知難而退。另外,低油價也是為了打擊伊斯蘭國(IS)。
伊斯蘭國占領敘利亞東北地區油田,拿下伊拉克的三個油田,靠著賣油每天可以賺進一百萬美元。他們以卡車裝滿石油,以每桶二十六美元的價格賣給伊拉克商人,再由他們以雙倍價錢轉賣給庫德族走私販。這讓伊斯蘭國資金無虞。
倫敦顧問公司說:「伊斯蘭國的油賣得很便宜,大家搶著要。」所以如果真要打擊伊斯蘭國,或要制裁俄羅斯,國際油價都還有下跌空間,高盛控股公司預測會跌至二十美元。
不過,俄羅斯為了反恐,加入空襲伊斯蘭國,目標直接對準油田,已重創伊斯蘭國的金脈。國際油價跌勢出現變數。油價是商戰,也會引發真正的軍事戰爭。
坐飛機像搭計程車 油太便宜了
二○一二年土庫曼取消貨車、公車的免費汽油政策,只有小客車和機車才能享有,每半年免費獲得定量的汽油和天然氣。
即使自掏腰包,汽油價格也是當地人完全能接受的。石油蘊藏豐富的土庫曼僅次於委內瑞拉、沙烏地阿拉伯和利比亞,是全球油價第四便宜的國家。
在土庫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幾乎是免費的,坐飛機像搭計程車,便宜得令人咂舌。例如,從首都阿什哈巴德到裏海城市巴什,約七百多公里,往返只需三美元。很多土庫曼人坐飛機去趕集,早上去晚上回來。
一架飛機要加多少油?各型飛機中,波音747需要的油量大約十五萬公升,加油時間最長,大約五十分鐘。波音777有省油功能,大約只要十二萬公升,加油時間四十五分鐘。
十五萬公升是多少?想想你的汽車,一般小客車油箱容量從五十公升到八十公升,以五十公升計算,高達三千倍。把客機當成計程車,難以想像。
燃料是航空公司最大支出,今年前九個月,美國四大航空公司燃料成本共節省一百一十一億美元。與去年相比,節省了三成六的成本。但乘客受益甚微,最低的票價降幅是八美元,比起一百一十一億美元,不成比例。
原因是旅行的需求也在成長。四大航空公司今年前九個月的滿座率達八成四,在增加百分之三容量後,與去年全年的滿座率相同。油價再低,也無法如土庫曼人這麼「奢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