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你我他】別為金錢傷感情

文/林燕卿 |2025.11.03
84觀看次
字級
不論多麼親密的人,一旦有了金錢糾紛,情感則容易生變或是受傷。圖/123RF

文/林燕卿

網路上看到一則訊息,一位媳婦想買房,婆婆得知後,告知可以資助一半的資金,媳婦看上一間二千八百八十萬元的房子,當告知婆婆時,婆婆只能資助五百萬,媳婦覺得婆婆怎麼可以失信,於是將訊息放至網上,請網友評論。

當然,網友提供了各種看法,多數打臉媳婦太貪心了,認為如果看上的是一億的房子,婆婆則要付出五千萬,這怎麼可能?有人勸媳婦要知足,不要為難婆婆,說婆婆的不是。

也曾有一長者,有五個子女,在子女成長後,陸續投入生意。當他們創業,須要資金周轉時,這對老夫妻毫無懸念的一一幫助,傾出所有包含賣屋,希望子女能成功,不料子女生意均告失敗,還欠債。而這時,長者也因資助子女後,生活變得拮据,生病時的醫藥、照顧,除了沒有支援,另一半更因照顧太勞累而離世,落得只剩長者一人,孤單且不快樂。

事實上,有不少案例都顯示,不論多麼親密的人,一旦有了金錢糾紛,情感則容易生變或是受傷。多數的愛侶,在情濃時,對方想借錢,多是口頭借款,若要求寫借據,似乎就太見外了。可是事事多變,也許被借的一方有急需,或是面臨分手時,均會想要對方還錢,更因為沒有借據,無法證明對方借了錢,若對方賴帳不還,這筆錢也就沒了。如果出借的金額對生活產生影響,有可能因無法認賠,而衍生暴力事件。

以上例而言,婆婆資助一半金額的承諾,由於未有明確數字,會讓媳婦有所期待,當實際支助金額與期待有所差距時,難免會失望,最好的方式是說明可資助金額的範圍,讓對方明白,不至於錯估情況,選擇高價物件,如果是借款,也應寫借據。

父母與子女之間也是如此,讓權責分明,養成子女的責任感。當成年的子女需要金錢資助時,應衡量自身的財務狀況,提供可出借或資助的金額,並請子女寫下借據(註明金額、利息、償還時間),雙方都有憑據,也讓子女了解這金額須償還。如果子女還不出,這金額也是在可控制的範圍內,不會影響父母的生活。

子女也要有一個觀念,金錢是父母辛苦賺的,願意資助或借錢給你時,都要感恩,而不是視為理所當然,如果父母拒絕,也不應據此認為父母寡情、冷漠。所以相互之間的理解和溝通相當重要。

開誠佈公討論原則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人往往極為排斥與另一方分享自己的原則,這種情況恰似在布滿地雷的山谷中行走般危險。如果能分享和溝通彼此的原則,將增加雙方的了解,找出雙方都可接受的解決之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