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鮭魚,保生態 美國華盛頓州將拆兩座大壩

戴定國 |2011.08.28
824觀看次
字級

美國華盛頓州為了恢復奧林匹克國家公園生態,今年九月將在拆除兩座大壩,二○一四年完成,使流經該公園的艾爾華河(Elwha River)的鮭魚能順利到上游產卵繁殖。

艾爾華河流域幾乎全在奧林匹克國家公園境內,這座高達六十四公尺的水壩,建於一九一二年,為天使港及後來興建的一座鋸木廠提供電力。但水壩阻斷了水流,近一百年來,鮭魚循著本能逆流而上,要到上游產卵,游了八千公尺後,碰到的是一片鋼筋水泥。

水壩剛建成時,本來搭建了「魚梯」,但後來廢棄。一九二六年,上游近十三公里處,又興建了葛萊恩斯峽谷大壩,同樣沒有「魚梯」。

艾爾華河有六種太平洋鮭魚及虹鱒,估計超過三十萬尾,大壩建成前,這些鮭魚可以游一百一十三公里。大壩建成之後,牠們無法產卵,數量銳減,到上世紀九○年代,生物學家為延續物種,培育了三千尾。

環保生態奮鬥了二十年

艾爾華河的鮭魚中,有一種特別的種類欽努克鮭魚(Chinook),牠的個頭特別大,可以長到四十五公斤,是當地傳奇性魚類,普通鮭魚只生長四到五年,但牠可以生長二十年。

「當光線較好的時候,你可以看到那兒的鮭魚。牠們在等待大壩消失。」漁業生態學家布萊恩‧溫特說。

環保生態人士為拆大壩,奮鬥了二十年,過程比建造大壩更久。上世紀末期,美國人開始意識到水壩產生的生態影響,這點在艾爾華河上,集中表現在對漁業尤其是鮭魚的影響。但是,僅僅因為鮭魚或其他魚,就要把一個大壩拆掉?這個代價令人無法置信。

艾爾華河的水壩歷經百年已顯老舊,隨著維護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大幅降低。如果要恢復魚類,必須增加迴游通道,這又會使成本增加,使電力價格暴漲。

這種情況下,加上保護組織、漁業、當地部落及各州及聯邦機構的壓力,美國政府從上世紀九○年代開始考慮拆除大壩。進入新世紀以來,美國已拆除了兩百多座水壩,但大部分是小水壩。至於艾爾華,終於在一九九二年,布希總統簽署了國會通過的《艾爾華河流生態系統和漁業恢復提案》,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水壩拆除工程。二○○八年,在歐巴馬指令下,艾爾華河生態恢復項目啟動。

「堅強的人民」引頸期待

奧林匹克公園生態恢復專案的專案經理溫特說:「艾爾華河生態棲息地的優渥條件讓我對拆壩工程充滿信心。」公園管理局張貼海報,宣稱:「艾爾華河生態恢復,自然奇蹟永不止息」。水電站已在今年六月停工,當地博物館也開始收集水電站的廢舊儀器。拆遷工程開始時,天使港將舉行盛大慶典。

卡拉拉姆(Klallam)部落從大壩建設伊始,就持反對態度,他們是在艾爾華河下游生活了兩千七百年的原住民,卡拉拉姆意思是「堅強的人民」。該部落的河流恢復項目副指導拉特薩‧蘇格斯說,僅存的三千尾鮭魚將迅速開始繁殖。

拆大壩如同建大壩一樣複雜,二○○八年以來,葛萊恩斯峽谷大壩已逐漸降低高度,用金剛鋸卸下大壩的中心弧混凝土結構,此後艾爾華大壩進行放水。

要拆除這兩座大壩,需要拆掉回收兩萬六千多立方公尺的混凝土,相當於美國帝國大廈一半的材料;此外,還有幾百噸重的金屬。拆除項目經理克羅姆表示,首選的方案是用液壓錘,然後再考慮用爆破。

河流需要時間復原

大壩是一點一點拆除的,高度逐漸降下,水慢慢放出。克羅姆說:「這有點像吃玉米,反覆拆除最上一層結構,才會對下游和居民產生最小的影響。」

艾爾華大壩的水電站和壓力鋼管最難拆,這些鋼管大到可以鑽進一頭大象,要拆除很棘手,其中一些鋼管可能最終會保留下來,做為歷史遺跡展示。

水庫中近六萬立方公尺的水,需要逐漸放下來。此外,水庫中還有一千三百萬立方公尺的沉積物,若一下子隨河流而下,同樣會對生態產生影響,也同樣得一點點放。

大壩拆除後,還要進行河床填補,將河流恢復原始狀態。拆除後,河流需要三到五年時間才能沖走多餘的沉積物,魚類可能在短短幾個月之間就可以恢復,但是還需要至少三十年時間才能恢復到最初的數量。

期望看到「王者」身影

拆大壩,雖是卡拉拉姆部落的希望,族人卻也懷著隱憂,畢竟一百年來已習慣與寧靜無災的河流共處,享受大壩帶來的安逸與繁榮。

四十六歲的漁民羅恩說:「我擔心大壩拆除後,河水會再次氾濫。我已還清房貸,正在修新車庫,但願艾爾華河不會奪走這一切。」

擔心歸擔心,他還是支持大壩。根據部落傳說,部落發源地已因大壩而淹沒,那種代代相傳故事中的「鮭魚之王」奇努克魚,也因數量銳減而無法捕撈。

「曾經我們擁有這裏全部的河流、小丘和山川,我希望有生之年再次看到『王者』的身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