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市隨筆】《人生圖書館》一張斑駁書單改變人生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2025.03.09
446觀看次
字級
《人生圖書館》 圖/春天出版社提供
圖/123RF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現居倫敦的作者莎拉.妮薩.亞當斯(Sara Nisha Adams)是英印混血,《人生圖書館》部分靈感取自她的外公,透過書本與外孫女建立聯繫。小說中,一份書單讓兩個孤單互不相識的人變成忘年之交。



閱讀可以啟發人生,增進智慧,開擴視野,但書市如海,要讀甚麼書,買甚麼書,卻是個大學問,印裔作家莎拉.妮薩.亞當斯以精采、豐富的小說《人生圖書館》(The Reading List),描繪出閱讀的美好、圖書館的重要,以及經典書單的療癒功能。

因神祕書單開始閱讀

書中人物眾多,主線擺在一位住在倫敦溫不列區、妻子罹癌病逝的印裔老人穆凱許,以及在當地哈洛路圖書館打工的少女亞蕾莎兩人身上。亞蕾莎在家中和哥哥共同照護因父親離家,讓整個人生幾乎崩潰,無法料理生活的母親,兄妹倆身心都備受壓力。

老人穆凱許和十七歲的亞蕾莎本來都對閱讀沒甚感覺,但自老人喜愛閱讀的妻子奈拉因癌症病逝後,穆凱許也變成一個幾乎自閉的繭居者。

奈拉生前經常與小外孫女普瑞雅共讀,病逝之後,社區的圖書館和許多公共空間,卻不斷出現一張寫著有「假如你需要的話:《梅岡城故事》、《追風箏的孩子》、《少年Pi的奇幻漂流》、《傲慢與偏見》、《小婦人》、《天造地設》」的手寫書單。

許多人在無意中發現這張書單,有的人在圖書館某本書的夾頁中,有些人在百貨公司的寄物櫃,有的人在公共電話亭裡,發現這張斑駁書單的人,有的丟掉書單,也有不少人好奇地留下它,更有人按照書單找書來看。亞蕾莎是在發現書單的讀者離開圖書館後,見讀者留在桌上,好奇留下書單。

另一方面,穆凱許因太太病逝,意志消沉,生活沒有重心,讀了太太尚未歸還圖書館的《時空旅人之書》,而後身心獲得紓解。他為了這本書走出家裡,到圖書館還書,順便想問圖書館還有甚麼可療癒身心的書。

他到了圖書館,與亞蕾莎相遇,原本對閱讀也一竅不通的亞蕾莎,為了讓自己顯現專業,就將書單上的書一本一本介紹給穆凱許,而且她必須在穆凱許下次借另一本書前,事先讀完書,才能告訴老人這本書有何優點。如此一來,兩人讀完七本書,各自有了心靈的收穫,也因經常互相討論書的內容和人物,成為忘年之交,甚至變成愛上閱讀和圖書館的人。

穿插友情親情故事

因為書單讓兩個互不相識的人變成閱讀夥伴,這段故事只是主線,作者還延伸出去許多旁枝的情節,穿插了許多家庭親情、老人照護、以及關於友情、失落、社區團結、搶救圖書館活動等等內容,以穿插、回顧等手法,彙整出這部龐大、也少人嘗試過的有關閱讀和圖書館的小說,實屬不易。

至於書單是誰散發的,書後最終一章才揭曉,這也提醒我們,如何讓更多人知道好書,是很重要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