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來悅愛】《你看見喜鵲了嗎?》看見幸福的模樣

文/施佩君 |2025.10.19
65觀看次
字級
繪圖/郁蓉 圖/維京出版提供
《你看見喜鵲了嗎?》 圖/維京出版提供
圖/維京出版提供
圖/維京出版提供

文/施佩君

「看,喜鵲!看來要有好事發生啦!」

這隻吉祥鳥翩然停在繪本《你看見喜鵲了嗎?》的封面封底上,為一場極富深意、跨越時空的漫遊揭開序幕。本書以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為靈感起源,巧妙融合傳統藝術與現代繪本美學,形式、內容與風格均別出心裁,在充滿童趣與互動性的尋找遊戲中,讀者不但走進九百多年前汴京民間的春遊活動中,也走向深層的哲學探索:幸福真正的模樣是什麼?

成就了藝術的永恆

《你看見喜鵲了嗎?》由戴芸撰文,郁蓉繪圖設計。為帶領小讀者透過故事,深入認識畫家張擇端的傳世名畫,戴芸在原作的場景布局與人物活動中,虛構了少年時期的張擇端,將他化身為主角——出身貧寒的小端。透過這條原創的追尋敘事,喜鵲牽引小端,小端牽引讀者,身歷其境地走入了〈清明上河圖〉中。讀者既在欣賞一幅歷史名畫,同時也在參與一個故事。

故事開端,以媽媽的話「看,喜鵲!看來要有好事發生啦!」將喜鵲與具體的「好事」或「幸福」掛鉤。是什麼好事呢?這個問題伴隨著小端從郊區到京城,沿途收集了各式各樣的答案,展現幸福樣貌的千變萬化。小端內在的好奇與渴望,與喜鵲的時隱時現,構成若即若離的狀態,恰是人們追逐幸福時的迷惘與不確定的寫照。

最終,小端沒有找到喜鵲,但讀者都明白:好事已發生。小端發現並實現了自身的潛能與天賦,提筆畫下傳世名作。這個故事在〈清明上河圖〉的空間軸線上走到盡頭,在時間軸線上卻實現了奇妙的返回,且虛構與寫實無縫銜接。小端用畫筆將自己走過的每一處風景凝固在畫卷中,使得他童年的那個「清明節」被後世無數次展開、觀看、重溫,成就了藝術的永恆。

重新學會如何觀看

郁蓉的演繹為戴芸的故事注入了靈魂。她不僅是單純的配圖,更透過裝幀結構和繪畫技法,實現了對〈清明上河圖〉形與神的再造。長卷、風琴褶設計,還原了古代手卷畫「緩緩展開、細細品味」的儀式感。繪本完全展開長度可達近七公尺,給予讀者的視覺衝擊力,遠超過一般書籍的平面感。長卷形成一連續不斷的畫面,彷彿一條路徑,會讓讀者意識到不是在看一個故事,而是「走進」一個世界。

在敘事結構上,郁蓉以雙面雙線設計,相互呼應,往返回復。正面是戴芸融入現代理念的故事,反面是〈清明上河圖〉本身,並參考其創作方式、按照原畫人物的比例,加入尋找小端和玩伴小狗的互動遊戲,讓小端既和原畫人物互動,也成為導遊,帶領讀者汴京一日遊,成功地創造藝術教育融入趣味的沉浸式體驗。

喜鵲是故事的線索和精神核心,郁蓉以「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處理,實為高明。真實的喜鵲是黑藍白三色相間,戴芸所寫「隱約透出五彩光芒」的喜鵲,是文學的轉化,將抽象的「幸福」概念視覺化、理想化、奇幻化,成為少年渴望的目標。郁蓉則選擇了「留白」,如畫家手記中自述:「整本書中,喜鵲根本沒有出現,出現的只是被牠的五彩光芒掃過而甦醒過來的古畫裡的人們。人們都在張望,目光和手指追尋著喜鵲遠去的方向。一直到最後小端開始學習畫畫,散發著五彩光芒的喜鵲才躍然紙上。」

她明白,小端表面上是在尋找一隻具體的鳥,實際上是自我探索。喜鵲的「不在場」,方能表明小端追逐的終究是心之所向。只有當他成為畫家,找到自己的幸福時,五彩喜鵲才得以被視覺化,將所見、所感、所悟以光芒綻放。

為了讓讀者與繪本有更多的互動,郁蓉與編輯團隊設計了遊戲手冊,包含三種玩法與作家手記、畫家手記、遊戲解讀等豐富內容,邀請讀者細細品,慢慢讀,用心觀察,在細節中發現驚喜,在尋找中體會樂趣。這或許正是這部作品最珍貴的禮物:它不僅讓我們看見喜鵲(幸福),更讓我們重新學會如何「觀看」——對藝術、對世界,也對我們自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