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書】《阿堤離家出走》接住想離家的孩子

文/廖淑儀 |2025.10.12
27觀看次
字級
《阿堤離家出走》 圖/聯經出版提供
繪圖/蘇雅純 圖/聯經出版提供
繪圖/蘇雅純 圖/聯經出版提供

文/廖淑儀

對我來說,離家出走這個議題,就像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不同年紀的人心中會有不同的解讀和感受。這本書以年幼孩子的視角,細膩描繪了離家出走的心境與遭遇。最耐人尋味的,莫過於作者林真美塑造筆下那位「隨側觀察的爸爸」:他只在恰當的時機現身,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去探索、體驗,最後再以理解和陪伴收尾,讓整本書瀰漫著溫暖且動人的氛圍。

閱讀時,我特別能感受到,像阿堤這樣年紀的孩子,竟能不顧一切拋下媽媽的擁抱、屋裡的溫暖,甚至弟弟這個好玩的玩伴,直奔家門外。可以想像,那份委屈之大,超過了他能表達和承受的範疇。那種「沒有人在乎自己」的苦悶,心中滿溢著複雜難言的情緒,是非常需要有人能夠適時接住的時刻。故事裡的爸爸,在見到阿堤離家後,立刻跟隨,但他不急於干涉,而是默默觀察。讓阿堤能獨自消化情緒,無論是自己啃著點心、拿木劍對抗隱形的敵人,或對著池裡的小魚訴說委屈,爸爸始終不出手干預。

將情緒轉化成遊戲

作者林真美的文字善用隱喻,讓讀者感受到阿堤心情的轉折。當阿堤離開池塘,抬頭望著天空說:「下過雨的天空好藍,好乾淨啊!」,心境也隨之清朗。接著他走到涼亭,看著老人們下棋、閒聊,不再讓自己陷於孤單。這樣的轉變,不需要龐大的理由,也許只是情緒宣洩完了,也許只是時間流動帶走了沉重。孩子的心情與大人不同,不會卡得太久。也正是在這個轉折點,爸爸的出現顯得格外「剛好」。

當阿堤從涼亭椅凳跳向爸爸懷裡時,爸爸恰好把他接住。這個畫面不僅貼近事實,也蘊含深意,活潑的意象幾乎讓讀者同時感受到輕盈又貼心的慰藉。爸爸沒有戳破阿堤「離家出走」的行為,反而巧妙地將它轉化成一場遊戲。透過「不要讓媽媽一個人寂寞」的說法,他讓阿堤的心情獲得理解和釋懷。阿堤從原本的「不被在乎」,轉變成「被接住、被體諒、被接納」。故事以輕鬆幽默的方式,點出了孩子所需要的「在乎」,其實就是尊重和陪伴。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插畫作者蘇雅純在最後一頁的圖畫:一家人一起舞蹈、陶醉、歡喜的模樣。蘇雅純以黑色塗鴉筆觸勾勒人物與景物,再用大面積水彩渲染,營造出自在不拘的氛圍。畫中人物帶著歪歪斜斜的大動作,像是照了哈哈鏡般的有趣樣貌,讓讀者忍不住一頁接一頁翻下去。她既跟隨林真美的敘事,卻又加入了更多表情與情境,像是爸爸鬼祟跟蹤的模樣,就足以讓共讀的大人和孩子哈哈大笑。

既是關卡也是寶物

沒想到,離家出走這樣的議題,竟能以如此輕盈和諧的方式呈現。在成長過程中,如果從未被「接住」,那股衝動或許就會一直蟄伏在心裡。不論是行動上的,還是在心理上,孩子都需要一個過渡;無論對自主的渴望、關係轉換的關鍵時刻,或是像阿堤般用行動表達不滿的抗議,都是如此。

正如心理學家河合隼雄所說:「『離家』往往是故事的開始。獨自一人,才能對自我產生深刻的懷疑與詰問……甚至更多時候,連孩子自己也未必明白正在發生什麼事。但那股向外探索冒險的渴望,與改變現況的需求,恰恰與離家出走的壯闊感不謀而合。」(摘自羅怡君《孩子的人生成長痛,小說有解》)

孩子的書,訴諸的從來不只是孩子,還包括那個曾經是孩子的大人。若不曾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我們或許不會知道,裡面裝的既是關卡,也是寶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