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幸福的鴿子先生》
圖/大塊文化提供
文/廖淑儀
作者大衛.卡利出版作品超過 200 本,包括童書、漫畫與小說,作品被翻譯成 30 多種語言,深受全球讀者喜愛。馬可.碩馬是義大利知名插畫家,享譽歐洲,作品技術精湛且富有情感,能讓每一幅插畫都能講述動人的故事。兩人合作討論「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依賴別人給予我們什麼,還是取決於我們自己?
幸福可以用錢買嗎?儘管這問題一定會引起某些思考,但在訊息漫天飛的今日裡,它看起來就像是個老生常談的心靈雞湯了。即使利用繪本(不只是文字)這麼新鮮的素材去呈現,結果會有什麼不同嗎?據說故事作者大衛.卡利(Davide Calì)只花了幾十分鐘就完成這個靈感發想,再透過插畫作者馬可.碩馬(Marco Somà)擬人且細節滿滿的天馬行空,光畫面就令人感覺到豐盛和溫暖,反而促使一種不妨看看的好勝心浮出來,更想一探究竟。
各式各樣的需求
鴿子先生是個行動賣家,他賣的是幸福,幸福有小罐、大罐和家庭號。大樹上的每個居民(不同鳥類)根據自己的需求,向他購買自己所需要的幸福分量:鵪鶉太太打算分享給來作客的朋友,買了一大罐;大山雀太太買了六人份的,因為她有許多孩子……也有比較特別的居民,例如柳鶯先生是小賣店,企圖用半價收購幸福被拒,還有藝術家椋鳥先生,認為幸福會破壞創作靈感所以拒絕。
書裡的重點放在因各式各樣的需求而對幸福下不同訂單的鳥居民。因此,當文字作者大衛.卡利專注在不下評斷、只描述客觀現實的細節裡,這個販賣的行動就充滿想像的縫隙。
例如文字只是「鷦鷯太太買了一小罐,因為大罐的太貴了。」而插畫作者馬可.碩馬卻畫了掛在樹梢、點綴大紅花與滿滿植物的美麗鳥形屋,陽台竹竿上除了晾掛衣服外,還有一張夫妻甜蜜的合照,讓人一看就明白,鷦鷯太太原來是新婚的小夫妻家庭,需求和擁有的都是小小的甜蜜幸福。
至於嘲笑幸福居然可以用錢買的雉雞先生,一個人站在屋子裡,道貌岸然地抽著菸斗、卻偷偷瞄著一切。讓人想像,或許雉雞先生的孤僻,其實來自於他不知道如何去愛、獲得幸福。
最後的亮點是老鼠先生,他們一家是唯一的非鳥類居民,他們沒有參與、沒有花錢,最後卻平白得到一個掉下車的幸福罐子。他打開了罐子,揭開了祕密「裡面是空的,就像所有其他的罐子一樣。」但他卻開心的利用空罐,種了小樹,並帶著孩子在小樹下看書。
大衛.卡利說故事的技巧總是很巧妙,他善於捕捉人們的習性與性格,更以簡潔客觀的描述,讓故事以輕鬆而開放的方式閱讀下去,然而,接下來卻跌入深深的想像與思考。回到最初的提問,幸福可以用錢買嗎?讀完這篇會覺得,如果沒有最後的轉折,幸福的確也可以用錢買啊!
不被概念所拘束
既然幸福罐子裡什麼都沒有裝,那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都趨之若鶩呢?幸福罐裡沒有東西,代表幸福是不能量計的(買了也沒用),按照這個結論,幸福似乎是真的無法用錢買的。
當我們跳脫這個「買」的想法,轉換到「幸福」本身,例如當老鼠先生說出「一個空罐子正是他想要的!」反而讓我覺得原來幸福是代表「一個空的容器」啊!因為需求的不同,我們在「幸福容器」裡看到的東西就不一樣。正因為它是空的,我們才能自由自在地對幸福投射最多的想像,那麼就要問第二個問題:幸福到底是什麼呢?在書中,有人覺得是分享、有人覺得是親情、有人不屑、也有人純粹覺得它是商機……
或許幸福的空罐子就像是一個填空題,我們可以自由填入對幸福的想像和實踐。
一定也有人會覺得,這故事前半段其實很暗黑,就像《國王的新衣》一樣:大部分居民(相貌堂堂的)其實都在假裝自己能輕易獲得幸福、擁有幸福,但只有(像老鼠先生這樣)願意看清楚現實、務實而行動的人,才能不被「幸福」的概念所拘束,才能充滿創意地去實踐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