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潘楠慕
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數據顯示,世界各地的原住民雖然只占全球總人口的百分之五,但他們生活的地區竟占全球生物多樣性約八成;相較之下,現代的食物生產方式,已導致近六成的生物多樣性消失。
厄瓜多舒爾族(Shuar)原住民吉姆比提(Fabian Jimbijti)有時會徒步多日,為部落尋找食物;他翻山越嶺,在叢林深處獵捕野生動物,有時則涉水入河捕魚,或在平地尋找草藥和其他可食用的果實,返回部落後,會把採集的物品分發給族人。舒爾族原住民分布在厄瓜多熱帶叢林的二十四個村莊,已在此地生活數個世紀。
吉姆比提在叢林中與各種野生動物一起長大,對大自然相當尊重,也了解自然的脆弱。他表示,族人能夠開發土地或出售當地的食物來賺錢,但他們拒絕這麼做;他說:「土地和自然不是商品,我們只採集生活所需的食物,不會多取,因為那會造成生態失衡。」
大多數原住民部落對自然的看法,都與舒爾族類似;他們認為,保護大自然至關重要。印度少數民族卡西族(Khasi)的羅伊(Phrang Roy)表示,為了保護地球的未來,所有人都該效法原住民的態度。
羅伊曾參與撰述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有關原住民糧食系統的報告,並對原住民的人數日益減少導致傳統文化消失提出警告。羅伊說:「我們正面臨氣候變遷、不平等加劇、生物多樣性銳減和糧食短缺等危機,解決之道是加強保護自然環境。」
羅伊表示,全球原住民的數量目前約為四點七億人,他們多數生活在相對較偏遠的地區和較原始的環境;各個種族的習俗和傳統可能相去甚遠,但對自然的保護和回饋是他們共同的哲學,「原住民重視平衡、合作,與自然和諧共存」。
例如,卡西族前往田地耕作前,常會生火燒水泡茶,把柴火的灰燼撒在田間,當成作物和土地的肥料。
非洲喀麥隆的巴卡族(Baka)前往蜂巢採蜜時,沿途會撒上果樹的種子以標記通往蜂巢的道路。FAO的報告指出,巴卡族這種做法有助於提高植物再生和生物多樣性,抵銷採收蜂蜜時損害的植被。
原住民的糧食系統,與現代農業形成鮮明對比;原住民重視休耕和輪作,讓土地休養生息,但現代農業通常追求最高產量以獲得最大利潤。
一些政府已意識到現代農業對環境的衝擊,開始採取各種措施提高生態效益。歐盟獎勵農民讓土地休耕,以提高生物多樣性。羅伊表示:「土地休耕對樹木、蜜蜂、授粉和鳥類很重要,我們不能竭澤而漁。」
原住民對野生動植物的知識,也有助推動永續未來。據FAO研究,原住民懂得如何把二百多種動植物用於食物和藥用,有助改善糧食短缺和醫療問題。
然而,這些珍貴的知識可能失傳,因為原住民的生存正面臨威脅;許多原住民生活的地區正遭極端氣候侵襲,森林開發、土地掠奪也影響他們的生活。非政府組織「全球見證」(Global Witness)表示,二○二○年共有兩百多名人士為保護環境而喪生,其中逾三分之一是原住民。
另外,現代文化也對原住民的生活產生破壞性的影響,愈來愈多原住民選擇其他地區的農產品為食物。
吉姆比提對此憂心忡忡,他表示,礦業公司進入他們生活的地區後,引入許多罐頭和加工食品,這不僅改變飲食習慣,也影響他們的健康和生活方式,「我們的文化正經歷強烈的轉變,我們的根正在消失」。
為拯救這些文化,羅伊敦促世界各國保障原住民的土地所有權和傳統知識及語言,並與原住民進行對話,讓他們參與永續管理決策。羅伊說:「大家都該學習原住民的價值觀,聽取他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