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家研究野生蜜蜂,以永續方式養蜂。圖/取自網路
編譯/潘楠慕
歐洲近年來出現「蜂群崩潰症候群」(CCD),美國也出現蜂群數量大幅減少的現象,原因可能與蟲害、殺蟲劑、城市化及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有關,即使運用最新科技輔助,成效依然有限。一些養蜂業者另闢蹊徑,希望運用傳統技術改變這個趨勢,實現物種永續。
據統計,二○二○年至二○二一年,美國人工養殖的蜂群數量損失約五成,三十五個歐洲國家養蜂業者的數據則顯示,二○一八年至二○一九年他們總共損失近兩成的蜂群。
歐洲各地已有許多養蜂業者、研究人員和保育人士提倡以自然方式養蜂。他們主張尊重蜜蜂生態,讓蜜蜂在野外生存,而非人工飼養。
英國「善待蜜蜂蜂箱」(Bee Kind Hives)組織的創辦人索莫維爾(Matt Somerville)則在各地搭建「自由蜂箱」,把原木蜂箱懸掛在樹上,為蜜蜂創造最接近自然的生活環境,完全不干預蜜蜂的活動。
養蜂人在樹上設置原木蜂箱。圖/取自網路
樹木養蜂同業公會(Tree Beek eeping Brotherhood)創始人皮拉斯威奇(Piotr Pilasiewicz),在波蘭東北部的森林,以中世紀的歐洲傳統養蜂方式飼養蜜蜂。他們使用挖空的樹木為野生蜜蜂建造蜂巢,定期巡視並驅逐黃蜂或鳥類,採收蜂蜜時也只收取所需的數量。
皮拉斯威奇指出,減少人為干預,有助蜜蜂提升應對自然界威脅的能力。蜜蜂以物競天擇的方式繁殖,適應氣候變化和病蟲害的基因就能傳遞給後代。
皮拉斯威奇表示,樹木養蜂同業公會的宗旨是保護蜜蜂生態,而非利潤;他說:「蜂巢本就建造在樹上,是人類在地面上設置蜂箱。我們該做的是適應蜜蜂,而不是讓這個物種適應我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