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藝術家 音樂舞蹈挑戰極權體制

潘楠慕 |2022.08.07
2787觀看次
字級
緬甸政變後,反抗團體持續發動抗爭。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重金屬、龐克和嘻哈等音樂風格興起之初,曾在西方國家激起道德恐慌,但隨著時間流逝,這些一度被視為離經叛道的音樂,已成為流行文化的一環。不過,在同化、商業化的過程中,這些音樂仍被用來充當反抗的揚聲器,尤其是在東南亞地區。

東南亞是全球一些最專制、最獨裁政權的所在地,許多掌權者對這類音樂流派進行嚴厲打擊。這些音樂在一九八○年代中期傳至該區,在一九九○年代流行,很快受到當局的關注。例如,以極端的舞蹈風格、重金屬音樂為特點,觀眾隨著音樂激烈舞動的「衝撞」(moshing),在新加坡遭禁十年。

二○○一年和二○○五年,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Mahathir Mohamad)兩度下令嚴厲打擊「黑金屬」音樂,要求警察突襲演唱會並逮捕歌迷,以「遏制反社會行為在年輕人中蔓延」。二○一一年,印尼警方拘留數十名樂團成員,並以伊斯蘭教的名義強制這些人接受「再教育」。

儘管如此,龐克、重金屬等音樂仍在東南亞落地生根,逐漸融入當地的核心價值觀與文化。過去一年來,許多樂團或歌手正重拾這些音樂的初衷:敢於在權力面前說真話(speaking truth to power)。

自二○二○年來,泰國青年發動一系列反對軍政府的活動,要求王室改革。曼谷的樂團Defying Decay,在今年二月發行了一首帶有政治色彩的歌曲,隱晦批判泰國刑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該法令規定,任何針對國王、王妃、攝政或王儲的誹謗或敵意言論,最高可處十五年徒刑。

不過,Defying Decay使用了隱喻手法,避免觸法。該樂團的主唱兼作詞者烏楚戈(Poom Euarchukiati)表示:「這首歌的歌詞可自行解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緬甸軍方在二○二一年爆發軍事政變,軍政府軟禁翁山蘇姬並奪權後,反對勢力持續發動大規模抗議,龐克樂團 The Rebel Riot也是其中一員,該樂團表示,希望透過音樂「為民主、正義和人權發聲」,推動緬甸民主改革。

馬來西亞也有類似的音樂團體抗議行動,吉隆坡的龐克搖滾樂團Dum Dum Tak曾以歌曲影射前首相納吉(Najib Razak)的貪腐,另外一支樂團Terrer則穿上傳統馬來西亞女性服裝(包括頭巾)演出,呼籲提升女性權益;Terrer樂團主唱費伊克(Faiq Syazwan Kuhiri)表示:「我們想透過音樂創造話題,希望女性能暢所欲言,不必擔心來自國家或社區的懲罰。」

印度裔饒舌歌手蘇巴斯(Subhas Nair)在新加坡遭控煽動華人、馬來人和印度少數民族間的種族問題,最重可能遭監禁三年,但他宣稱,自己的演出是為了解決少數族裔家庭面臨的社會與政治問題。蘇巴斯說:「我從來不認為自己大膽或勇敢,但我認為,嘻哈音樂的真正目的是探索不同的方式,以表達自己的情感。」


英國媒體募資 助烏克蘭兒童拾笑顏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許多家庭流離失所,各界也紛紛伸出援手,以不同形式協助難民。

英國媒體「i﹂發起讀者捐助運動,呼籲幫助這些家庭尋求安全和慰藉,讓烏克蘭兒童重拾笑顏;目前,這項籌款活動已籌集近九十萬英鎊。

「i﹂發起「烏克蘭災難應急委員會」(DEC Ukraine)活動後,許多讀者慷慨解囊;這些資金已用來購置基本衛生用品、緊急食物、毛毯;此外,委員會也資助一項由Christian Aid與匈牙利教會救援(HIA)合作的運動專案,撫慰難民的情緒。

HIA的工作人員曾向避難所的難民調查,除了食品和衛生用品外,還需要哪些援助。許多人表示,避難所雖然提供安全保障,但他們長期待在室內,影響身心健康,需要一些活動來擺脫可怕的處境。

HIA獲得DEC的資金後,開始為避難所添購運動用品。在烏克蘭西部利沃夫市(Lviv)一所體育館改建的避難所裡,許多小孩與父母一同打桌球,現場充滿歡聲笑語。一名母親表示,運動讓他們的生活恢復了一些常態,這必須歸功於HIA和DEC的幫助。她說:「生活還是要繼續,運動則是家庭生活的重要一環。」

除了購買運動設備,HIA也運用DEC的資金,協助利沃夫的Start發展和社會化中心,支持自閉症和其他有特殊需求的兒童。Start的負責人裴瑞凱提(Anna Perekatiy)說,戰爭讓許多孩子的心靈受創,尤其是自閉症患者,他們可能難以化解戰爭帶來的心理傷害。

裴瑞凱提指出,DEC募得的資金,讓Start能夠為一些家庭提供援助,安排行為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為孩子治療。

她說:「我們不知道戰爭會持續多久;對這些家庭來說,我們的治療課程是他們生活中唯一穩定的東西,這裡的孩子,臉上會出現笑容。」



對抗獨裁政權 電玩贊助緬甸反抗軍

緬甸軍政府發動政變後,以強硬手段鎮壓異議者,迄今已造成數千名緬甸民眾喪生。許多反對人士持續發起抗議活動,如今還有遊戲開發者推出線上遊戲「英雄之戰」(War of Heroes),讓玩家在遊戲中對抗緬甸軍政府的士兵,並為現實生活中的抵抗行動籌集資金。

緬甸國防軍(Tatmadaw)去年發動政變推翻民選政府後,持續鎮壓異己,包括逮捕反對派領導人、射殺手無寸鐵的抗議者、轟炸游擊隊營地和燒毀數千棟房屋。

許多反對軍政府的人逃入叢林,並組建人民國防軍(P.D.F.)。另外,都會地區的反對勢力,也籌組了半自治的游擊隊。「英雄之戰」由3名出生於緬甸的開發者創建,其中一位開發者圖特(Ko Toot)表示,他們的同僚、親友因參與反獨裁政權活動而遭逮捕,激發他們創造這款遊戲的動力。

「英雄之戰」在3月問世,下載數已超過40萬次。玩家觀看廣告時或付費時,相關收入會捐贈給緬甸的抗議活動。開發商表示,目前已捐贈約9萬美元,其中約5分之1用於幫助流離失所者,其餘的資金則捐贈給地方防衛團體。

這款遊戲已吸引許多玩家,除了能為緬甸反抗勢力提供實質援助,也能宣洩對軍政府的不滿情緒。今年72歲的緬甸退休歷史教師吳盛林(U Sein Lin,音譯)表示,他過去不曾玩電子遊戲,如今只要有時間就會玩「英雄之戰」。

吳盛林說:「我無法在現實生活中抵抗軍隊,但我能在遊戲中打敗些殘暴的士兵。」在人民國防軍擔任護士的梅妙諾(Ma Myat Noe)也成了這款遊戲的忠實玩家,她說:「遊戲能讓我緩解壓力、並幫助革命。我相信,革命必能成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