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8 在人間自在修行──八識講話】 第二講①提升眼識境界 看見差別中有平等

星雲大師 |2020.07.19
2920觀看次
字級
分解八識 第二講 人的色身是由四大五蘊和合而成,四大不調就會生病。我們的八識也是一樣,稍有不慎,就很容易生病。在這一講「分解八識」裡,我把眼、耳、鼻、舌、身、意、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的內涵再作進一步說明,並提出八識的修行方法,以對治八識之病。圖/田旭桐

文/星雲大師

分解八識

第二講

人的色身是由四大五蘊和合而成,四大不調就會生病。我們的八識也是一樣,稍有不慎,就很容易生病。在這一講「分解八識」裡,我把眼、耳、鼻、舌、身、意、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的內涵再作進一步說明,並提出八識的修行方法,以對治八識之病。

為了便於大家記憶和了解,我寫了一段偈頌:

兄弟八人共一村,村中諸事各持分;

五個出外作買賣,心識居家獨自尊。

眼觀耳聞鼻作探,舌味身觸心難安;

末那執我作傳達,賴耶罪福怎能堪。

在上一個講次裡,我將人體比喻成一座村莊,村裡住有前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還有一個心識,即第六識,主宰著前五識,並支配它們如何活動、如何見聞覺知。此外,在村裡的更深處還住有「第七末那識」以及「第八阿賴耶識」,這兩個識和我們的生活並沒有直接的聯繫,卻是我們生命的主體,和生死密切相關。由於它們太過隱微深細,所以不容易被我們察覺。

這八個識共居一村,各司其職,彼此合作分工。前五識和外境接觸,透過第六識的分別而產生認識作用。例如,眼睛可以看到繽紛的世間;耳朵可以聽到各式各樣的聲音;鼻子可以嗅取各種不同的氣味;舌頭可以讓我們嘗到酸、甜、苦、辣、鹹;身體可以感觸冷、熱、飢、渴等觸受,所以說「五個出外作買賣,心識居家獨自尊」。

由於心識的分別能力非常強,一刻也不得清閒,因此偈頌中就用「心難安」來形容它。

心做為眼、耳、鼻、舌、身的主宰,卻非永久,到了人死亡後,眼、耳、鼻、舌、身就沒有作用了,甚至心也沒有作用,只有第八阿賴耶識會帶著所有善業、惡業,繼續未來的輪迴、轉世,受報、受生。

第七末那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專心一意的去執著第八識是「我」,然後像傳達室一般,去做傳達的工作;又像郵差,負責傳遞信件;或像傳真機,如實將文件從這一端傳給另一端。第七識把「我」的概念傳達給第六識,讓第六識帶著這個「我」,對前五識所提供進來的色、聲、香、味、觸的種種訊息,去做「我喜歡」、「我不喜歡」、「我想要」、「我不要」等種種分別,所以說「末那執我作傳達」。

第八識又叫做「藏識」,就像一座倉庫,從來不曾分別其他心識所造作的好壞、善惡,只是忠實的把一切種子儲存下來。第八識接收了所有善惡業的種子,當種子成熟時,潛在的業力釋放出來,我們又會再度流浪生死。好比一個茶杯打碎了,要它恢復成原來的樣子是不可能的,不過杯裡的水流到地板上,如果用拖把、抹布抹拭起來,會發現原來的水並沒有減少。我們的生命也如同這一杯水,雖然在五趣六道中不斷流轉,卻永遠存在,所以說「賴耶罪福怎能堪」。

認識了八識,才能認識自己,才懂得如何跟這個五欲塵勞的世間往來,才知道自己生死去來之間的過程是如何運作,也才能慢慢放下人我的分別,用般若智慧來超越人生。

以下分別就八識的內涵及修行方式,做進一步說明:

一、前五識的內涵與修行

(一)眼

《金剛經》把眼分為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等五種層次。

所謂「肉眼」,就是凡夫之眼,它能讓我們看見世間的形形色色,幫助我們吸收豐富廣博的知識。

釋迦牟尼佛有一位弟子阿那律,經常在聽經的時候打瞌睡,佛陀便教訓他:「咄咄汝好睡,螺獅蚌殼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意思是:你坐在那裡打瞌睡,就像住在水底下的螺獅蚌殼類一樣,一睡就是一千年,連佛的名字都聽不到,更別說是解脫和覺悟了。

阿那律一聽,心生慚愧,從此精進用功不睡覺,最後眼睛瞎了。為什麼呢?因為肉眼是需要休息睡眠的。佛陀便教示他:「眾生依食物才能生存,眼以眠為食,修行懈怠固然不對,太過精進也不如法。」所以六根調和,不可過分使用是很重要的。

有句話說「眼見為憑」,人往往最容易相信自己的眼睛,常說:「這是我親眼看到的。」但事實上,親眼所見的錯誤與錯覺,比比皆是。譬如行走在路上,會感覺路的盡頭愈來愈窄;乘坐火車,明明是旁邊的火車開動了,卻感覺是自己坐的火車在動;眼睛直視太陽再閉起來時,會看到眼前一片金星撩亂……事實上,這些都不是真實的。

又譬如,正常人的眼睛可以看見青、黃、赤、白等顏色,可是色盲的人所見的顏色卻不一樣。雖然我們的眼睛可以看見東西的長短方圓,然而方位角度改變時,也可能會發生視覺的落差。比方,把一根筷子放在透明的水杯,從上方看,可以看到筷子在水裡產生視覺折射,感覺較淺;從側面看,會看到筷子在水中的部分像是斷掉一樣,整個同向位移,而且還有放大的現象。因此,肉眼並不是可以完全相信的。

有一次,我去友寺拜訪,途中看見一個招牌赫然寫著「吃小和尚」,我不以為然的想:「商人為了搞噱頭賺錢,竟然不惜一切褻瀆宗教,什麼『吃小和尚』?小和尚要怎麼吃呢?」後來回程時再仔細一看,「哎呀!不是『吃小和尚』,應該由右往左讀,叫做『尚和小吃』。」可見眼睛所見,往往不一定與事實相符。

如果能從肉眼再往上修持到「天眼」,就能看得更遠、更廣,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得開、看得透。譬如遇到障礙物時,肉眼無法透視,天眼卻能照看不誤;太遠的事物,肉眼看不清,太小的事物,肉眼看不到,天眼卻能一覽無遺;光線太強,眼睛張不開,光線太弱,肉眼也無法辨明事物,但天眼卻不受任何影響,甚至過去已發生、未來將發生的事情,天眼都能一目了然。

但「天眼」並不是在頭上另外長一個眼睛,而是透過肉眼的修持增上之後,發揮更高的視覺功能,於物質世界中能觀物自在,不受距離、體積、光亮等種種的限制。

在經典裡,也有不少關於修持「天眼」的事例。如前面提到佛弟子阿那律因精進不懈導致眼盲,後來佛陀指導他修持「金剛照明三昧」,而證得「天眼通」,成為佛陀座下「天眼第一」的弟子。然而當阿那律自滿於他以清淨的天眼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時,舍利弗馬上告誡他要遠離我慢,才能得到究竟解脫。

過去也有一位修道者,因精進修行證得天眼通,他迫不及待的昭告世人,他可以看到地底下的金礦。消息傳到國王的耳中,便和大臣商議如何得到這位具有天眼通的修行人。一位力士自告奮勇前去勸請,當勸請無用時,力士就用蠻力把他的眼睛挖出,趕回國內獻給國王,國王一看,勃然大怒說:「眼睛挖下來就成了廢物了,還有什麼用呢?」

因此,任何神通都只是度眾的方便善巧而已,如果拿來作為譁眾取寵的材料,反而容易招來殺身之禍,倒不如沒有神通的好。

天眼雖然有許多妙用,但還是不究竟,如果要看到事物更深層的奧妙,必須靠「慧眼」。

慧眼可以讓我們看得真、看得切、看得妙、看得細,看透事理,看見一切前因後果,來龍去脈。當一個人具有高明獨到的眼光,把事情看得無比準確時,我們會稱讚他「別具慧眼」。佛教的「慧眼」,則是因為有了般若智慧而成就的。

《無量壽經》說:「慧眼見真,能度彼岸。」要看清人生的事理,就要靠慧眼。譬如一朵花,肉眼只能看見它外表的美麗,天眼可以見到它的細緻,慧眼則能看見這朵花是種子、土壤、空氣、陽光、水等眾因緣的聚合。

慧眼雖然比肉眼、天眼殊勝,若要了解諸法的本來面目,還必須再往上修持「法眼」。法,是宇宙的真理,我所認識的與真理完全沒有絲毫誤差,就是法眼。

但不管是肉眼、天眼、慧眼或法眼,都沒有離開我們現前的眼睛,只是藉由修行,在肉眼之上不斷提升眼識的境界,從而掙脫凡夫肉眼的局限,成就法眼。乃至到最圓滿的「佛眼」時,不但能看到現象界的苦空無常,還可以看到緣起、般若、慈悲、菩提,看到差別中有平等、矛盾中有統一、汙穢中有清淨、真空中有妙有。

眼睛向來有「靈魂之窗」、「傳神之主」、「辨別之神」的美譽,所以畫家畫龍要點睛,佛像塑好了要開光,彷彿不開眼就不靈。其實,佛菩薩哪裡需要我們開光呢?開光的意義,主要是開啟我們的心眼,讓我們學習用心眼去感受世間,因為心眼比肉眼更加如實真切。

好比中國成語裡常用「杏眼圓睜」來形容女人的嬌瞋;用「慈眉善目」來讚美一個修道者的氣質;用「狗眼看人低」說明一個人心中的鄙視輕蔑;用「殺人不眨眼」來形容一個人的殘暴,其他如「眼跳心驚」、「目光呆滯」、「展眼舒眉」、「望眼欲穿」等等,可以說將眼睛的表情連帶心中的感覺,都刻畫得入木三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