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一夏 動物避暑妙方多 文/朱莉雅整理 |2025.06.29 語音朗讀 31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袋鼠藉著弄溼前肢散熱降溫。 圖/123RF蝴蝶除會躲在樹葉下遮陽,還會藉喝水降低體溫。圖/123RF獅虎類大型動物都喜歡泡水降體溫。 圖/123RF蜻蜓為減少日晒面積豎起身體。圖/123RF母熊帶著子熊夏日戲水。圖/123RF南非地松鼠善用大尾毛遮陽降溫。圖/123RF 大象長長的鼻子對降低體溫有許多用處。圖/123RF無尾熊會選一棵樹皮最清涼的樹待著。圖/123RF 南美綿羊為避熱躲進山上土坑中。圖/123RF 文/朱莉雅整理全球暖化,各地年均溫逐年上升,迫使某些物種不得不移居至適合的地區或緯度生活,但對於一些無法遷移的動物來說,如何就地找方法避暑,就成了重要的課題,事實上,動物各具智慧,避暑的妙方除了泡水、躲入山洞中,還有更多千奇百怪、不一而足的點子……全球有各式各樣的動物,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愛爬樹吊枝頭的、草原奔馳的……當全球年均溫不斷變得更炎熱之際,各種不同生態習性的動物,除了逐漸往高海拔或高緯度移動,也會各自就棲息環境,練就一套讓自己降溫變涼的方法,讓炎炎夏日能過得比較清涼舒適。蜻蜓抗晒擺瑜伽體位 以春夏常見的變溫昆蟲蜻蜓、蝴蝶為例,雖然都很喜歡在天氣晴朗、陽光普照的日子飛舞活躍,清晨時也會選擇向陽的位置停歇,利用陽光來提高體溫,但如果接近中午時氣溫開始逼近40℃,牠們就會採取各種消暑降溫的方式,而不光只是躲在樹葉下的陰影中。其中,蜻蜓除了會尋找遮蔭處避開強烈的陽光,還會為了減少太陽照射身體的面積,特地將身體高高豎起,靈活的擺出如瑜伽倒立體位的「方尖碑式」姿勢,展現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馬和靈長類流汗降溫此外,根據動物學家研究發現,在所有物種中,最善於利用流汗降溫的,一是體表光滑少毛的人類和近親靈長類動物,另一種就是馬──歷史上中亞地區的汗血寶馬(馬史學家認為即現存於土庫曼的阿卡爾特克馬),之所以可以「日行千里」,推估正是因為能流汗散熱之故。事實上,人類的祖先從爬行變為直立人後,就是因為具備這種優良的流汗降溫能力,在非洲莽原狩獵時,可以連續3小時追趕草食動物而不需要休息散熱;相對的,不能流汗又被追得無法停下來喘息的獵物,便往往在過程中熱死倒斃。由此可見,人類祖先之所以能夠走出森林來到莽原,繼而走到全世界各洲生根立足,會流汗的能力,可說是功不可沒。相對來說,其他動物雖不會流汗,但也有其他的變通智慧,幫助族群適應求存。白蟻窩自動調節空氣例如白蟻窩中,既要住著千軍萬馬的白蟻,蟻窩中還會共生一種珍貴的雞樅真菌蕈菇,導致窩中會產生很多二氧化碳,為了保持空氣流通和溫溼度調控,白蟻窩壁上有很多孔洞結構,猶如伊斯蘭建築高聳如煙囪的「捕風塔」,可以促進空氣流動,讓熱氣排出,清新空氣進入室內,還能保持適當的溫溼度。2019年,有一組科學家用X光對白蟻巢結構做了更詳細的研究,並畫出蟻塚的立體結構,發現白蟻的外壁孔洞頗有玄機,這些孔洞有大有小,相連成網絡,本身具有隔絕巢外高溫的效果,大洞可以促進二氧化碳的排出,而下雨時洞口若被雨水堵住,還可透過毛細現象讓水從相連的小洞自然流走,實為精緻的自動排水系統。除了白蟻採用了和人類「捕風塔」相同概念的築巢方式,其實許多動物的避暑策略,和人類也多有相似之處。例如要避免陽光直射,最直接的方式是躲到陰影下或地洞裡,許多蜥蜴、蛇和昆蟲便會採取這種方法。 尾巴及體毛皆能防晒另外,在非洲空曠地表活動的南非地松鼠,則會把蓬鬆的尾巴舉到背上遮擋陽光,有如隨身撐把陽傘。生活在沙漠中的撒哈拉銀蟻,則天生自帶散熱設備──特殊構造的體毛。科學家仔細研究撒哈拉蟻的銀毛,甚至做了剃毛實驗,結論是:這種橫切面為三角形的銀色蟻毛,同時具有兩種功能:把炙熱陽光反射掉,又可引導體內的熱往外散出。撒哈拉銀蟻除了行動飛快、足以避免腳被地面燙熟外,還身披反光散熱服,難怪可以在別的生物都躲起來的大白天外出覓食。不知人類仿生科技專家,是否可以藉用這項技術,讓人類多一項能對抗愈來愈炙熱的驕陽。無尾熊選抱涼爽樹幹 另一類常見方法,是透過皮膚或器官散熱,例如大象和兔子都有著相對大片的耳朵,可以透過血管把體內的熱氣散掉。至於澳洲國寶無尾熊,一天抱樹20小時,幾乎一生都在尤加利樹上度過。但牠們選擇休息的樹幹,可不是隨便選的。科學家實際測量後發現,澳洲動輒46℃高溫,可能會導致無尾熊身體機能停擺,所以無尾熊選擇待著的樹幹,樹皮溫度往往比別的樹皮要涼爽10℃左右,可說是荒野中最棒的自然空調。體內外水浴 令人瞠目結舌水浴是最受動物歡迎的散熱方法,從家中跳入泳池的寵物狗,到都市蹭飲水機冰水的野鳥,小型動物到體型龐大的獅、虎、熊、河馬、犀牛……都知道泡水是最消暑的解熱之道。美國不時傳出美洲棕熊到人類游泳池泡水的消息,本版也介紹過巴哈馬小島喜歡海泳的幸福小豬,但最特別的,仍要數澳洲袋鼠的用口水解暑方式。原來,澳洲中部炎熱缺水,袋鼠卻會朝手臂吐口水,且把兩臂舔得溼溼的(就像人類用溼毛巾擦手臂和頭臉脖頸一般),藉由口水的蒸發來散熱。至於為什麼選擇手臂,是因為袋鼠手臂的血管較多,可以有效幫助全身降溫。最懂得善用水來降溫的動物,莫過於大象長長的鼻子,除可吸水解渴外,象鼻也能吸取大量的涼水來噴灑全身,同時喜歡如塗一層防晒霜般大洗泥巴浴,迅速為身體降溫。此外,大象身上長滿「稀疏」的體毛,經過實測發現:大象體毛「冬天能保暖、夏天能散熱」,存在本身便有助於散熱提升5%,當有微風吹過時,更可以提升23%,這個隱藏法寶真讓其他動物望塵莫及。至於蝴蝶的消暑方式,除了消極的鑽到樹蔭下,將身體倒懸在樹葉下,以避免太陽強光灼傷外,蝴蝶也不浪費短暫的一生,演化出除了吸花蜜、樹汁、果汁……還學會藉吸水、排水循環降體溫的高招。中國大陸浙江省,有一種形體碩大、通體披金綠色鱗粉的碧鳳蝶,以及台灣相當常見的黑鳳蝶,都演化出這套別出心裁的消暑方法。 高溫時節的正午前後,碧鳳蝶和黑鳳蝶會成群落在溼漉漉的溪流、岩壁上或水塘邊,不斷地用牠們的兩根長吸管,將清涼的泉水或清水吸入體內,一邊吸一邊排出成滴的水珠。由於蝴蝶的腹部就是根直腸子,吸進的水液不到兩秒鐘就可排出體外,因此當清涼水泉在腹中不斷流過後,自然可以迅速帶走體內的熱氣,達到極佳的冷卻效果,這可比那些光只是在樹蔭下乘涼的蝴蝶,更能享受生命的樂趣。 前一篇文章 【特搜啟示】 下一篇文章 【特搜啟示】 熱門新聞 01普中捕手張育豪 挑戰中職狀元2025.06.270229.391 新台幣創3年新高2025.06.2603多倫多跨宗教聯合祈福 祝禱世界和平2025.06.2604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還滅4-32025.06.2605【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2025.06.2806知識翻越大山 姊弟返鄉報恩2025.06.2607均衡吃、多運動、睡眠足 活化大腦預防失智症2025.06.2608【獻給動物朋友的詩】看大冠鷲 在天空織一頂隱形的帽子2025.06.2609社論--切莫誤判中東情勢2025.06.2510如是說2025.06.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動物喪失野性非福音黃喉貂vs.人類 野性與文明的拉鋸戰黑熊跟著食物走黑熊出沒中 人熊如何和平共處 作者其他文章黑熊跟著食物走黑熊出沒中 人熊如何和平共處 佛州穴龜 奇幻遷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