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

文/人間社記者張彬彬、周倫 |2025.06.30
272觀看次
字級
和興炭坑是台北市少見的煤礦遺址,保存礦坑文化。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台北世貿展覽中心的「世貿一館」,採方塊積木型屋頂設計,是亞洲最活躍的展覽場館之一。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戶外裝置藝術〈幾米月亮公車〉,以幾米的繪本《月亮忘記了》為主題,將廢棄公車改造成打卡熱點。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國立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內的舊式澡堂,是台北市定古蹟,自1935年落成以來,是鐵道員工下班前洗澡及減緩疲勞的設施。圖/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提供
四四南村後方高聳的台北101大樓,與老眷村景緻交織,構成獨特風華。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國父紀念館採傳統宮殿式建築風格,是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建。圖/國父紀念館提供
台北大巨蛋是台灣首座具備國際標準的室內棒球場,並可轉換為演唱會、展演及大型活動。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松山文創園區的室內文創展場,日據時期為製菸廠房。圖/人間社記者周倫

文/人間社記者張彬彬、周倫

台北市信義區有繁榮的商圈、台北101大樓、松山文創園區、國父紀念館、世界貿易中心等地標,金融貿易發達。除了繁華密集的高樓商辦外,也有古蹟與歷史建築,更有風光明媚的四獸山,是市民尋幽攬勝、沉澱身心靈的好去處。

信義區早在清乾隆年間,即有漢人前往開墾,並在四獸山下開闢水陂、池塘,其中最大的「永春陂」即今松山家商所在地。根據史料,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常利用公餘前往泛舟,欣賞波光嵐影,但陂水在民國初年便已枯竭。

1920年,日本政府在台北成立「松山庄」;1939年設立松山菸廠與陸軍倉庫等工業設施。二戰結束後,國軍四四兵工廠進駐,並興建眷村。1990年行政區重劃,南松山被劃歸成立信義區,隨著信義計畫區推動,轉型為都會中心。

菸廠再生 匯聚創意能量

松山文創園區前身為1939年啟用的「松山菸廠」,1998年停產後,於2001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並於2011年轉型為文創園區。園區占地約6.6公頃,保留了製菸工廠、倉庫群、鍋爐房等歷史建築,並融合現代設計,形成獨特的文化景觀,成為民眾休憩、購物與體驗文創商品的熱門場所。

巨蛋啟航 引領城市新貌

台北大巨蛋是一座多功能的大型室內體育與文藝場館,歷經多年規畫與施工,於2023年底正式啟用。大巨蛋主場館可容納約4萬名觀眾,是台灣首座具備國際標準的室內棒球場,並可轉換為演唱會、展演及大型活動空間。園區內另設有商場、影城及生態公園,成為結合休閒、娛樂與運動的複合式空間。

鐵道記憶 活化百年風華

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前身是日本昭和10年(1935年)成立的「台北鐵道工場」,戰後更名為「台北機廠」,是台鐵主要的車輛保養及維修基地,2015年文化部公告為國定古蹟,2019年成立鐵道博物館籌備處,逐步轉型為「活的鐵道博物館」,除了開放導覽外,並提供DR2303號藍皮柴油客車試乘體驗,讓民眾感受鐵道文化的魅力。

台北地標 竹節映襯天際

台北101大樓高達508公尺,於2004年完工啟用,曾是世界最高大樓,建築外型仿照竹節設計,象徵節節高升與穩固發展。內部進駐國際金融機構與精品商場,大樓觀景台可360度俯瞰台北市景觀,每年跨年舉辦璀璨奪目的煙火秀,已成全球矚目的城市盛事。

眷村新生 傳承文化風華

四四南村建於1950年代,原為聯勤第四十四兵工廠的宿舍區,隨著都市發展與眷村政策調整,住戶於1999年遷出,成為文化與創意交流的據點。眷村後方有高聳的台北101大樓,新舊景緻交織,構成獨特風華。

宮殿風華 典藏歷史記憶

1972年落成啟用的國父紀念館,是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而建,建築採傳統宮殿式風格,館內設有中山國家畫廊、逸仙藝廊、孫逸仙博士圖書館等,藏書超過30萬冊;紀念館周邊的中山公園占地約11公頃,設有翠湖、健康步道等設施,是市民休憩的好去處。

打卡熱點 幾米月亮公車

位於信義路五段的〈幾米月亮公車〉,是由繪本作家幾米與信義房屋合作打造的戶外裝置藝術,以幾米的繪本《月亮忘記了》為主題,將一輛廢棄的公車轉型為童話世界的入口,提醒人們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別忘了初心與夢想。

礦跡尋幽 重現採煤記憶

和興炭坑隱身信義區山林,是台北市少見的煤礦遺址。自日據時期開始開採,後因礦源耗竭而停採廢棄,經整治修繕後,再現礦場風貌。民眾可沿舊礦車軌道步行入坑,體驗昔日採煤情景與懷舊氛圍。

德興煤礦位於吳興街盡頭,也是日本時代開闢的礦場,1970年代停產,經整修後設有林間步道通往坑口,綠意盎然,別具風情。

會展重鎮 串聯國際舞台

台北世貿展覽中心的「世貿一館」自1986年啟用以來,曾舉辦過無數國際商展,已成為亞洲地區最活躍的展覽場之一。世貿一館採方塊積木型屋頂設計,展場寬敞靈活,與鄰近的國際會議中心共同構成台北會展核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