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演集─人生與社會】佛教的政治觀4-3

文/星雲大師 |2025.07.03
128觀看次
字級
佛陀認為,世界如果能施行轉輪聖王的仁政,這個世間將成為無爭富足的清淨國土,若能如此,大同世界的實現就在眼前了。 圖/星雲大師著,高爾泰、蒲小雨繪《禪話禪畫‧虛空眨眼》。佛光緣美術館總部提供

文/星雲大師

(五)影響國家政治的出家人

南北朝時代戰亂連連,尤其當時的石虎、石勒雄據一方,嗜殺成性,許多百姓皆遭受到無辜的殺戮,西域高僧佛圖澄決定度化這兩位殺人如麻的魔王,解救生靈於塗炭,於是獨自到軍營會見石虎、石勒,並說:「大王,你們應該以慈悲來對待百姓,不可妄加殺害。」

石虎聽了,臉上現出陰狠鄙夷的笑容,對佛圖澄說:「你們出家人講究慈悲心,我倒要看看慈悲心究竟是什麼樣子?把慈悲心拿給我看看。」

佛圖澄看到石虎如此刁難,毫不猶豫,立刻拿起一把利刃,把自己的胸膛剖開,拿出一顆血淋淋的心,隨即令徒弟拿一盆水來,把溫熱的心放在水裡,口中念念有詞,說也奇怪,水裡竟然長出一朵亭亭潔淨的青蓮花,把石虎、石勒看得目瞪口呆,佛圖澄即對石虎、石勒說:「這就是慈悲心,能夠長養一切的清淨善法。」

凶殘的石虎、石勒趕快下跪懺悔,從此一改殘暴的本性,尊重佛圖澄為師,凡有國事都請教於佛圖澄。

歷代對國家政治深具影響的出家人非常多,譬如佛圖澄的弟子道安大師勸諫苻堅休戰。唐朝的玄奘大師一面要主持佛經的翻譯工作,一面要隨駕太宗左右,接受諮詢國事。玄奘大師圓寂的時候,唐高宗罷朝三日,悲慟地對大臣們說:「朕失去了一件國寶!」玄奘大師受到朝野的仰崇之深可見一斑。唐代玄琬法師受朝廷禮請為太子太傅,以四事教導東宮太子未來掌政愛民之方:

1.行慈。2.減殺。3.順氣。4.奉齋。

日本聖德太子訂定十七條憲法,明文規定日本世世代代為篤信三寶的佛教國家。至今,日本佛教依然非常興盛,可見聖德太子貢獻之深遠。韓國亦曾以佛教為國教,並以雕刻大藏經救國。另外,在泰國國王即位之前,必須接受短期的出家生活訓練,等到出家人的威儀具足了,佛教的慈悲精神具備了,才能掌理政治;如此佛教影響政治,政治影響佛教,使泰國成為東南亞的佛教國家。

隋文帝曾經讚歎靈藏律師說:「朕是世俗凡人的天子,你是求道學法者的天子;你能以佛法度人為善,而朕只能以法令禁人為惡。」皇帝是政治上的國王,影響於一時;出家人是真理的法王,影響於萬世。

印度阿育王,原本心性凶惡暴虐,皈依佛教之後,成為仁慈愛民的君王,因為他覺悟到,以武力統治國家,只能服人之口,唯有以佛法真理度化世間,才能服人之心。因此在他治理國政期間,每五年要派一批大臣到全國各地,考察佛法傳播的情況,並且在街衢要道設立許多石柱,上面刻篆佛教的經文,他認為佛法愈弘揚,國家就愈興盛。

從以上的史例,可以看到佛教和政治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接觸,佛教在興國安邦上,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佛陀對仁王政治的看法

佛陀認為一個國家不可擴張武力去侵略他國,但是為了維護本國人民自由、平等、快樂、幸福,必要的施政是可行的。佛陀心目中的理想政治是轉輪聖王的仁王之治,在《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中,佛陀為國王們提出許多如何為仁君聖王的治國之道,如頻婆娑羅王、波斯匿王、阿闍世王等,經常向佛陀請教治理國家的方法,佛陀都善巧地給予指引,譬如《中阿含‧雨勢經》中記載佛陀對政治的看法。

仁德治國 大同世界

有一天,阿闍世王要發兵攻打跋耆國,特地派遣雨勢大臣向佛陀請教戰略。佛陀早已知道雨勢大臣的來意,故意對站在身後拂扇的阿難尊者開示跋耆國所以富強的治國七法:



第一、數相集會,講議正事。

第二、君臣和順,上下相敬。

第三、奉法曉紀,不違禮度。

第四、孝事父母,順敬師長。

第五、恭於宗廟,致敬鬼神。

第六、閨門真正,言不及邪。

第七、宗事沙門,敬持戒者。



佛陀主張以議會制度,來推行民主法治,決定全民的利益。今日國家各院會等也經常召開會議,而二千六百多年前,佛陀早已灼灼有先見之明了。

佛陀說完治國七法之後,更進一步說明做為一個國王應該具備二種五可愛法,才能獲得百姓的愛戴。

第一種:1.人所愛敬。2.自在增上。3.能摧冤敵。4.善攝養身。5.能修善事。

第二種:1.恩養蒼生。2.英勇具足。3.善權方便。4.正受境界。5.勤修善法。

雨勢大臣聽了之後,虔誠頂禮佛陀說:

「佛陀,弟子已經明瞭跋耆國施行仁政,是無法攻破的,我會如實向國王覆命。」

佛陀的權巧智慧,化除了一場血腥的戰爭,佛陀的政治觀也由此表露端倪,後來這些國王都成為佛教的護法長城。

關於佛陀對如何成為轉輪聖王的看法,散見於經典各處,綜合其大要可成七點:



1.轉輪聖王應該身先表率立法、具法、依法、敬法,一切以法為首,並且努力守護正法不壞。

2.轉輪聖王應該以法來教化人民,一切動物要依法加以保護,免遭殺害。

3.轉輪聖王應該時時向德慧兼備的學者、專家、沙門等,諮詢國家大事,宜行則行,宜捨則捨。

4.轉輪聖王應該矜卹孤寡,照顧天下貧困無依的眾生。

5.轉輪聖王對於國家傳統舊有法令,應該權量制宜,不可輕易更改毀棄。

6.轉輪聖王應該以十善來治理國家,讓社會道德純善,風氣敦厚。

7.轉輪聖王應該重視經濟生產,讓人民豐衣足食,生活沒有匱乏。



佛陀認為,世界如果能施行轉輪聖王的仁政,這個世間將成為無爭富足的清淨國土,若能如此,大同世界的實現就在眼前了。

官政慈和 上下無諍

做為國家最高的領袖,應該具備慈悲、能力、公正、守法等等條件,那麼做為一個執行政令的官員,又應該具備什麼內涵,才能行法不悖,確實達成溝通上下的職責呢?

佛陀在《增一阿含‧細禁品》中,曾舉出如何做一個好公務員的辦法:

1.不貪汙,金錢清楚:金錢容易使人性腐朽墮落,公務員最忌諱貪汙受賄。為公家服務,要緊的是清廉、不貪汙,貪汙是汙染自己的名譽、人格。金錢上與人往來要清楚,絲毫不苟,公私分明,不可貪圖不當的金錢往來。

2.不暴怒,性情平和:在公家服務,有時候因工作忙壓力大,長官部屬要求又多,難免心浮氣躁。不過,要學習調和情緒,不隨便亂發脾氣。佛門裡常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瞋恨之火能燒毀功德之林,所以不暴怒、親切平和是服務的根本。

3.不諉過,盡心負責:當老百姓來請託事情的時候,有些公務員不但不盡心去承辦,反而推諉責任,不是踢皮球、打太極拳,就是打官腔。一個好的公務員,要自己擔當責任,應該是苦的、酸的我吃,甜的、甘的別人嘗,你有力量擔當責任,對自己的前途是有助益的。

4.不怪癖,群處和睦:做人不可怪癖,要合群、隨緣、隨喜、隨眾,要和睦第一。有些人特立孤行,大眾已決定的事情,偏偏不合作,故意唱反調,破壞整體,應該捐棄個人偏見,敬業樂群,以群眾為重。

5.不慳吝,慈悲喜捨:公務員不要吝嗇給人歡喜、給人幫忙、給人方便,所謂慈悲喜捨,就是給人多一點慈悲,多一點關心,多一點友愛,多一點喜捨,隨時隨地給人最周到的服務,最親切的笑容,即使是簡短的招呼問好,都能帶給對方無比的振奮與歡喜,微笑永遠是世間最美麗的裝飾。

6.不犯法,守法重紀:公務員是實際執行國家政令的人,應該以身作則、知法重法、守法行法,絲毫不可違犯,維護公權力於不墮,為國家社會樹立良好的形象,不可知法犯法、執法枉法,誤己誤國、危害社會。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