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8 在人間自在修行──八識講話】在人間自在修行八識講話 第一講⑥

星雲大師 |2020.07.18
2707觀看次
字級
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八識的作用也是如此,有了種子的因,必有相應的緣來協助,才會生起識的果。八識的生起除了前面提到的根、塵、識配合外,八識之間的互動及某些外在的客觀條件也是各識生起的必要因素。圖╱田旭桐

文/星雲大師

六、八識生起的因緣

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八識的作用也是如此,有了種子的因,必有相應的緣來協助,才會生起識的果。八識的生起除了前面提到的根、塵、識配合外,八識之間的互動及某些外在的客觀條件也是各識生起的必要因素。八識之間的因緣關係,依各識彼此的互動而有不同的稱法,像阿賴耶識是前七識的根本依緣,末那識是前六識的染淨依緣,五識的生起必須仰賴第六識俱起,才能分別事物,故第六識是前五識的分別依緣。

八識生起的條件(依緣)共有九項,以眼識而言,眼識需要具備的緣最多,包括全部的九項:

1.根緣:

眼識必須依於眼根才能生起。如果眼睛的視網膜有了病變的人,就無法看到事物。

2.境緣:

根必須有對境,才能產生出識。眼根的對境是青黃赤白、長短方圓等色塵,若要用眼根去嗅香臭或嘗鹹淡,一般常人是無法做到的。

3.空緣:

眼根與色塵之間,必須有空間距離。眼睛如果緊貼在東西上面,彼此之間沒有空間,就看不到具體的物品了。

4.明緣:

眼識生起,必須要有光明。如一般人形容到了黑暗的地方「伸手不見五指」,正是因為沒有光明,所以即使張開眼睛也看不到近在眼前的手指。

5.作意緣:

即將心投注在某處而引起的精神作用。如果不作意,即使眼睛朝著某處看也會「視而不見」。

6.分別依緣:

眼識生起,必須仰賴第六識,才能產生分別作用。

7.染淨依緣:

眼識生起,末那識也一定會參與。末那識的染淨決定了眼識的雜染或清淨,即當末那識是清淨無執著時,眼所見的都是美好的、清淨的,同時也會將這些清淨的種子回薰到第八識;當末那識是雜染時,看到的都是不好的、染汙的,這些雜染的種子將不斷再回薰到第八識這個倉庫裡面。

8.根本依緣:

阿賴耶識是所有識的根本,所以眼識生起,要有阿賴耶識參與。

9.種子依緣:

眼識生起,要有相關的眼識種子,否則無法生起。

其他諸識生起的條件如下:

耳識的生起,不需要光明,在黑暗中也聽得到聲音,故只需要八種條件。

鼻識、舌識、身識的生起,必須和對境接觸,既不需要光明,也不必有空間,只須要根、境、作意、第六識、末那識、阿賴耶識、種子七個條件。

第六識的生起需要五個條件:境、作意、末那識、阿賴耶識、種子。

末那識的生起需三個條件:作意、阿賴耶識、種子。

阿賴耶識的生起需要四個條件:境、作意、末那識、種子。

因此,有一首〈八識九緣偈〉說「眼識九緣生,耳識唯從八,鼻舌身三七,後三五三四」,即說明了八識各自的具緣。

綜觀每一識的生起,都需具備幾種以上的條件才能成就,少則如末那識所需的三種因緣,多則如眼識的九種條件,其中只要缺少一個條件,該識便無法產生。大多數的人一生下來八識俱全,便認為看見、聽見、嗅到、能思考是理所當然的事,不知八識依緣生起的關係條件,是如此複雜緊密。當我們了解八識不是憑空而生起,是所有因緣條件和合的成果,便應該感恩這個八識具足的色身,它帶給我們今生認識世界萬象、學習各類技能,乃至讓我們發揮所長奉獻社會,擁有無限希望人生的種種便利。

七、識與前生、後世的關係

八識中以阿賴耶識為本識,它不僅是識的總體,讓我們認識世間萬物,而且執持我們的根身,支持肉體的生存。當一期生命結束之後,儘管前六識隨著肉體朽壞而滅去,但實際上它們的功能都潛藏在第八阿賴耶識中;等到下一期生命開始的時候,就會由阿賴耶識再延伸下來。

因此,識從哪裡來?又往哪裡去?

識,是無始無終的。

佛法裡的「十二因緣」,說明了生命輪迴的過程: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其中的「識」,指的就是我們生命輪迴的主人翁──阿賴耶識,它引領著我們時而到人間為人,時而入馬腹驢胎,時而到天上享樂,時而淪落惡道受苦。

俗話說:「一江春水向東流,流來流去流回頭。」生命之水也是如此,雖然隨著個己的善惡業力受報,時而流入溪澗,時而流入江河,時而流入大海,但流來流去,最終還是歸回起點,然後又再繼續下一段的旅程。而「識」,正是蘊含在生命之水,無形牽動水流奔向的勢力!

因此,生命是不死的!不死的生命如同時鐘的指針,依「識」為主導動力,從一到十二,又會回到一,周而復始,循環不已。不死的生命也像是一顆顆的念珠,在「識」的串連下,緊密相續,不會散失的。

當我們明白了「識」的無始無終,以及「識」的功能與力用,就會對未來感到無限的希望!朱熹有一句名言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識」是生命的源頭,如果我們希望生命的溪流潔淨甜美,就應該滌清源頭,藉著不斷的修持來提煉生命的活水,轉識成智,轉迷為悟。

有句話說:「萬般帶不去,只有業隨身。」我們在這一世的一言一行,無論是善是惡,都會形成一種勢力或氣氛,移轉到下一世去,而在後面一手主導發包、儲存和運輸的,就是我們的阿賴耶識。藉著八識的活動,我們的前生、現世與來生形成了一個連貫的整體。

常有人慨嘆:「世間不公,好人沒有好報,壞人反而得到善報。」其實,這是因為他僅從這渺小的一生一世來看待生命的整體,當然就有了偏差。我們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善業,都儲存在阿賴耶識,就如同銀行的存款。試問,如果你過去在銀行裡沒有存款,銀行會因為你今天行善而把錢拿出來給你花用嗎?雖然一時不能領錢,但是藉著點滴的積存及善於投資,也能由貧致富。

如果你在銀行擁有豐厚的存款,銀行會因為你今天作惡而不准你領錢嗎?但儘管富甲一方,坐吃山空,也會由富變貧;同樣的,再多的福報只享受不播種,也會有耗盡的時候。

《大寶積經》說:「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法律,在種種人為的牽絆下,往往不能做到真正的公平,而業力種子儲存在阿賴耶識裡面,卻像資料儲存在一部精密的電腦裡面一樣,什麼時候應該輸入,什麼時候應該處理,什麼時候應該輸出,都不會錯失半毫,可以說是世間上最平等的法則了。

業力種子的運作情形,在累世多方因緣的糾結下,不是我們所能了解,真正可以說是「唯佛與佛乃能知之」。一般而言,業的類別,有善業、惡業、無記業;有共業、不共業;有定業、不定業;有引業、滿業等等。

例如,飛機失事,有些人罹難身亡,是因為他們有「共業」;至於「不共業」的人,便能倖免於難。「定業」好比法律已經開庭宣判定讞,「不定業」表示還可以保外察看。定業雖不可免,但可以藉著平日行善積德而重業輕報。再如:奉持五戒,可以受生人道,這是「引業」;然而同樣生而為人,卻有美醜、強弱、高矮胖瘦、貧富貴賤之分,這是「滿業」所致。總之,眾生的一切都離不開過去、現在,乃至每個當下所造作的身、口、意業。

旅人為了行一趟遠路,必須準備多少乾糧?地鼠為了過冬,必須預備多少糧食?為了好好走過生命中的每一條道路,為了安然度過生命中的種種波折,我們是不是在平日就應該想到,要為自己準備多少的道糧呢?因為自己才是自己生命的營建者,自己才是彩繪自己生命的藝術家。

識在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我們應該禮讚八識,由於八識保存了一切的善惡業力,讓我們的生命充滿無窮的希望!如果能藉著修福修慧來薰發阿賴耶識裡的種子,必定能讓我們轉邪為正、轉穢為淨、轉苦為樂、轉凡為聖。

現世的我們,也許活得不夠稱意,不夠圓滿,但是,只要我們肯自我反省,藉由八識的修行,改往修來,未來自然會有一番風光霽月的人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