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7 般若心經的生活觀】般若心經 的生活觀 透過故事讀心經 下卷18

星雲大師 |2020.05.17
4257觀看次
字級
人要求無量壽嗎?若要,那麼就要學佛。因為無論是在八十歲的時候,求能活到一百歲,或是在一百歲的時候,求活到二百歲,最後都要死。要求無量壽,「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無量光的意思。阿彌陀佛為什麼是無量壽呢?時間無限,他的生命與無限的時間同流。 圖/清水久美子

文/星雲大師

人要求無量壽嗎?若要,那麼就要學佛。因為無論是在八十歲的時候,求能活到一百歲,或是在一百歲的時候,求活到二百歲,最後都要死。要求無量壽,「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無量光的意思。阿彌陀佛為什麼是無量壽呢?時間無限,他的生命與無限的時間同流。什麼是無量光?光明無量,他的生命流入光明遍照的空間裡。生命超越了時間、超越了空間,那就是阿彌陀佛,那就是我們的本來面貌,就是空相,是不生不死的。

傳說中,彭祖活了八百歲,就算是八百歲也要死。無論是十年、一百年、一千年、二千年或是二十世紀、三十世紀,在無限的時間裡,這都是石火電光、一彈指間,實在太有限了。所以現在我們研讀《般若心經》,最要注意的就是如何把有限的生命,流入無限的時空裡。在虛妄的相上去增加、計較,都是沒有結果的;要在實相、空相上去體會、體悟,那裡面才有不生不滅的生命,才有永恆的生命。

《般若心經》裡所說的空相,就是真空裡沒有眼耳鼻舌身意,沒有色聲香味觸法。

在佛教裡,眼耳鼻舌身意叫作「六根」,也有叫作「六識」,同樣的眼耳鼻舌身意為什麼又要叫作「根」,又要叫作「識」呢?

「根」等於現在醫學界所說的神經系統,眼根就是視神經,耳根就是聽覺神經。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神經,就叫做「六根」。識和根不一樣,識是心理作用,是意識作用,它有分辨的作用,是屬於心理的,不光是生理的。

我們知道,五蘊的「蘊」是積聚的意思。而五蘊又叫作「五蘊山」,五蘊如山,這座山裡面有很多的寶貝。「山」也有蓋覆、積聚的意思,因此,五蘊又稱作「五陰」,「陰」就是蓋覆的意思。五陰、五蘊的內容都是色受想行識。

根,有增長的意思。比方花怎麼會開?因為花有根;樹怎麼會成長?因為樹有根。識,是認識、了別。眼根生起了,馬上就經過眼識去分別。

色聲香味觸法叫作「六塵」,「塵」有染汙、動搖的意思。好比空中好多的微塵,讓家裡布滿了塵埃,讓空氣遭受到汙染。其實,在世間上,所謂色聲香味觸法,哪一樣不是像灰塵一樣染汙著我們的心呢?所以就叫作「六塵」。

根,是生理的作用;識,是心理的作用;塵,是物理的作用。所以,六根,講的是身體;六識,講的是心理;六塵,講的是物理。

六根是生理的,六識是心理的,六塵是物理的。

舉個例子說明六根、六塵、六識之間的關係。眼根同外面的塵境接觸了,例如,眼睛看到了花,那麼這當中一定還要有一個認識作用,才能辨別這是紅的花還是白的花。

有時候我們正在專心做事的時候,有人從旁邊經過,我們並不知道那是什麼人;有時候我們正在專注看書的時候,什麼人經過了,也沒有去注意。所謂聽而不聞,視而不見,為什麼?光是有根和塵的接觸,沒有起心識的分別,物我就不能產生一種認識和了知的作用。

六根和六塵擺在一起,叫作「十二處」。處,是一切法的分類,一切東西的分類,例如:這是眼根、耳根、舌根,那是色塵、香塵、味塵;這個是男眾,那個是女眾;這是橫梁,那是柱子;這是椅子,那是桌子。

有時候也把六根、六塵、六識合起來,叫作「十八界」。為什麼從六到十二,又再從十二到十八呢?界,就是一切種類的界限之意。每一個東西都有它的界限,這是木頭不是磚頭,這是桌子不是椅子,它都有個界限。六根、六塵、六識彼此是有界限的,不可混為一談。

「無眼耳鼻舌身意」,沒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也沒有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有人說:「我們明明不是有眼睛嗎?這不是耳朵嗎?這不是鼻子嗎?怎麼會說沒有呢?」我們要知道,佛教講空,不是把它破壞了以後才講空,在「有」的當下,就知道它的本體是「空」。有,是差別、分別的意思,分別心所接觸的六塵境界,是不真實的。

怎麼叫作「無眼界」?夜晚時分,小孩子朝天空一看,歡喜地告訴爸爸、媽媽:「你看,月亮走得好快喔!」大家用一般的常識來想一想,真是月亮走的很快嗎?不是,是雲彩在那裡飛行,可是小孩並沒有想到那是雲彩在飛行,只看月亮走很快。有時候,邊走邊看,「奇怪!月亮怎麼走得這麼快?」「月亮怎麼還在這個地方呢?」這表示,即使是親眼看到,也是靠不住的。

看一條路,路的這一頭好寬,再往遠處看去,路就變得狹小。同樣一條路,會有寬度不一的情況嗎?不會,那是因為眼睛的錯覺。我們喝茶的時候,假如將筷子放在水裡面不斷攪拌,就會發現,當水還沒有完全靜止時,看上去,筷子是彎曲的。難道筷子真的是彎曲的嗎?不是。可見眼睛所見是會錯誤的。

親眼看的靠不住,親耳聽的也靠不住。有人在隔壁唱歌,如果是他最討厭的人唱的,「討厭!哪一個人唱歌唱得這麼大聲?」如果是他最喜歡的人唱的,「喔!不錯、不錯,好聽、好聽。」剛才說討厭,現在卻說好聽,可見他心意識的感受並沒有標準,而是隨著自己的情感在變化。這裡面哪有一個真理呢?

有時候我們看太陽,眼睛閉起來,金星撩亂,其實哪裡有金星呢?沒有。所以眼識所緣的外境,眼識所緣的色塵,所謂眼觀色,色就是長短方圓、青黃藍白,都是靠不住的。又例如患有色盲的人,有時候把黃顏色當作白顏色,把紅顏色當作黑顏色。所以,眼睛認識的色,並不是絕對真的。

在《般若心經》裡講:「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無眼耳鼻舌身意。」我們依此類推,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如此。又例如,舌頭的感受有什麼標準嗎?有人覺得辣椒愈辣愈好,「好辣,痛快!」不吃辣椒的人,才吃到一點點,「唉呀!真是辣得不得了。」甚至眼淚、鼻涕都流下來了。所以,味覺也沒有一個標準。

有的人,雙方一見鍾情,歡喜得不得了,但是把這個人介紹給另一個人,他卻是討厭的不得了,連看都不要看。所以大家的看法都是不一樣的。因為沒有真實,沒有標準,沒有一定,所以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沒有六根,沒有六塵。

「六根」是我們「主觀的感受」,「六塵」就是「客觀的境界」。主觀和客觀,在佛教裡面有時候就用「能、所」來說明,能看的眼睛,所看的境界;能聽的耳朵,所聽的聲音;能嘗的舌頭,所嘗的味道。主觀和客觀交會了,結果並沒有標準。能見的眼睛、能聽的耳朵,和所接觸的外境、聲音,都沒有標準。所以《般若心經》告訴我們:這些都是靠不住的。

有人說:「我們要靠自己!」有時候那是對的,不過你若是靠錯誤的自己,靠不正確的自己,就不行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