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紀事】交大電子所草創時期側寫

文/莊曉明 |2025.07.04
163觀看次
字級
陳榮淦在尚未鋪設柏油的馬路上投擲棒球。金門街的宿舍空間十分窄仄,沒有書桌可用,學生只能在床上或去餐廳讀書,也無運動設備。因此課餘時間,學生會在宿舍前面的馬路跑步或投擲棒球。圖/陳榮淦提供
陳榮淦老家就在新竹市,當天一家老小共十四人浩浩蕩蕩前往參加他的畢業典禮。從這張照片約略可看到當時校區的陽春樣貌,也讓大眾更加了解電子所草創時期的艱辛。圖/陳榮淦提供
一九五九年秋天,交大電子所由台北搬回新竹後,職員、學生一起遊覽獅頭山。圖/陳榮淦提供
陳榮淦(右)代表領取畢業證書。圖/陳榮淦提供
陳榮淦站在交大電子所台北辦事處門。由於陽明交大圖書館收藏的台北辦事處照片,大都從另一角度拍攝,看不到內側院子,這張照片剛好可以看到庭院,更能一窺當時辦事處的全貌。圖/陳榮淦提供
一九六○年六月二十六日,在新竹博愛校區舉辦第一屆交大電子所畢業典禮,淩鴻勛校長致詞。圖/陳榮淦提供

文/莊曉明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的新書《馭電風城》,講述交大從復校到第一間研究所「電子所」創立,這一路以來篳路藍縷的點滴。交大電子所初期培育的人才,後來在台灣科技產業不同位階的領域裡,部分校友發揮了執牛耳並豎立巍峨標竿的影響力。

書中所述部分內容,有些因為無照片佐證,只能簡單幾句帶過。交大第一屆電子所畢業生,同時也是交大電子物理系第四、五屆系主任陳榮淦教授,手邊還保留幾張珍貴的草創時期照片,透過這些分享,更能補充書中所述。

一九五八年六月一日,位於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二○二巷三號的交大電子所台北辦事處開始啟用;一九五八年十月六日,交大電子所在台北市貴陽街實踐堂舉行復校第一屆研究生開學典禮。

為何是在台北辦理?當時交大博愛校區校址選定新竹,但所有校舍還在興建中,因此先商借台大工學院的教室與實驗室,並在台北市金門街租借一棟日式木造平房作為研究生宿舍,等到新校舍落成後才移回新竹上課。

一九五九年十月,交大電子所師生陸續遷回新竹。當時校區不大,從大門望進去,只能看到一棟三層的校舍大樓及前面的一座水池,雖然規模略小,但師生、職員感情十分融洽。

辦事處打字員王明霞女士曾在書中回憶:交大的學生雖然省籍與生活習慣不同,但相處卻很和樂。由於所內職員人數很少,因此只要校方舉辦教學、旅遊活動,學生和職員幾乎全數參與。

陳榮淦自交大電子所畢業後,通過教育部公費留美考試,前往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光電科學博士學位,畢業後返回交大任教。幾年後,他又轉職到美國麥斯威爾化學公司研究中心的系統科技部工作。由於研究內容多屬於國防科技機密,因此無法將研究論文發表在期刊,頗為可惜。

這次透過《馭電風城》的發表,除了讓外界了解台灣科技產業初期培植人才的發軔過程,也讓書中的「當事人」有機會重溫這段歲月。每一段珍貴的口述歷史都是最佳的還原劑,也讓當年的歷史再現於國人面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