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是生命之學。研究佛學,是為了莊嚴自己,超脫自己,為自己的生命找尋一個得以安頓的世界。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為什麼要參加佛學夏令營?在炎熱的天氣裡,捨棄家裡的冷氣、電視、電冰箱等享受,不辭辛苦的來參加佛學夏令營,究意有什麼意義?當然,首先要有「為法而來,非為床座而來」的認識。以下列舉幾點來說明參加佛學夏令營的意義。
一、開拓智慧的領域
佛學還未東傳中國之前,中國讀書人的思想,總是局限在自我的天地裡,經過佛法的薰陶後,在時間上明白了三世的生命過程,在空間上接受了無限的虛空觀念,其他又如業力的潤生、因果的事實、涅槃的境界、出世的思想,無一不開拓了我們思想的領域。
禪宗參一句話頭,可以參究終生,淨土宗的一句佛號,包含了宇宙間的奧義,佛經的翻譯豐富了我國的文學創作,佛學的樹立為中華文化藝術增添了豐富的內容,自古聰明敏捷的中華民族,再加上佛教無始無終的思想影響,更如三春花開,五色繽紛,枝枝葉葉繁衍無盡了。
一般的知識,只看到人類本身,而佛學可以看到一切眾生;一般的知識,只看到現在,而佛學可以看到未來;一般的知識,只看到這個世間,而佛學可以看到十方世界。因此,唯有佛學才是開拓智慧領域的不二法門。
二、尋求心靈的主人
在無窮無盡的時空中,我們輪迴生死,無有脫期。對於自己心中的主人,常常認識不清,所謂懷珠作丐,有寶反窮,使得每一階段的生命,都是心外求法,為物所牽,為物所囚。佛學是一部萬能寶典,它比一般學術更能在人生問題上給予完整且周延的解釋與指導。對於人生,其他學術僅從枝末上探究,而佛學則從根本上去闡明。佛學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的眼睛不要光看別人,要先看清自己。
尚未找到心靈主人的人,就會善惡不分、是非不明。世間用金錢收買我們,我們的生命就操控在金錢手裡;世間用愛情誘惑我們,我們的生命就操控在愛情手裡;世間用威權壓迫我們,我們的生命就操控在威權手裡。一個心靈有主的人,絕不會被金錢買動、被愛情誘惑、被威權壓迫。如何才能找到心靈的主人呢?唯有研究佛學,佛學是開啟心靈之門的一把鑰匙。
三、安頓生命的世界
時代的動亂,生命的無依,哪一個人不感到苦悶?哪一個人不感到徬徨?科學不能安頓我們的生命,哲學也不能解決人生的問題,政治、經濟及軍事,雖然能為世間解決局部的問題,但也為人生帶來更大的紛擾。生命應該寄託在一個什麼樣的安全世界,可以說已是全人類一致的要求。
安頓生命的世界,並非是其他宗教所指的天堂,甚至也不光指佛教裡的極樂世界,因為安頓我們的生命,不是指生養死葬,也不是指未來的歸宿。如果我們的生命找到安頓,不管生也好,死也好,東也好,西也好,有形的色身雖然像波浪一般洶湧澎湃,但就像水一樣,是不會失去它寂靜的自性。
有一個真實的世界,可作為生命的安頓,這裡面只有平等而沒有差別,只有寂靜而沒有動亂,只有幸福而沒有苦惱,只有永恆而沒有短暫,這個世界就是覺者佛陀的世界。佛學,是生命之學。研究佛學,不是為了標新立異,也不是為了技能及溫飽,而是為了莊嚴自己,超脫自己,為自己的生命找尋一個得以安頓的世界。
四、昇華我們的人格
人之所以稱為萬物之靈,在於人有尊嚴,這個尊嚴就是「人格」。人格,不是父母師長所能給予,也不是黃金美鈔所能購買,人格是由遵循道德中而培養,由契合真理中而昇華。有的人流芳百世,有的人遺臭萬年,其中的分別就在於有沒有人格。
商朝的伯夷與叔齊,恥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而今日以伯夷、叔齊比人,人人皆喜;夏桀與商紂,都是一國之主,稱為人王,而今日以夏桀、商紂比人,人人皆怒。這是為什麼?就是人格的分野。契嵩禪師曾慨歎說:「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道德之所存,雖匹夫非窮也;道德之所不存,雖王天下非通也。」
在人格的範圍內,不以成敗論英雄。秦檜殺死岳飛,表面看來,秦檜勝利,岳飛失敗,但惡名千古的是秦檜,萬世崇敬的是岳飛。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希圖榮華富貴;史可法損其所有,在揚州抵抗清兵,最後捨身成仁。岳飛、史可法,為中華民族留下千秋浩氣,萬古英靈,而秦檜、吳三桂則落得遺臭萬年的下場,他們分別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同的人格表徵。
人生在世,有其當為,也有其不當為。當為者,雖是赴湯蹈火,殺身喪命,也在所不辭;不當為者,雖高官厚祿,黃金美鈔,也應該拒絕,這種情操,要在青年時期中培養。在浩瀚無邊的佛法中,在莊嚴寧靜的道場裡,可以長養青年的信心,及昇華青年的人格情操。
佛陀由於悲憫當時社會階級的種種不平等,眾生間的弱肉強食,毅然拋開王子的榮華,去尋找失去的人格尊嚴,歷經六年的參訪學道及六年的修習苦行,終於使佛陀的人格昇華,使他成為不滅的真理、人間的慧光。青年們要昇華自己的人格,就要依循著佛陀的足跡邁進。(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