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7 般若心經的生活觀】般若心經 的生活觀 透過故事讀心經 下卷 ⑰

文/星雲大師 |2020.05.16
3040觀看次
字級
超越身心的限制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我們的真空、本性、本體裡,沒有色受想行識,不但沒有色受想行識,也「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圖╱清水久美子

文/星雲大師

超越身心的限制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我們的真空、本性、本體裡,沒有色受想行識,不但沒有色受想行識,也「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有人一聽,或許會心生害怕。為什麼?真空裡怎麼會「無眼、耳、鼻、舌、身、意」?其實,不是說真的無,不是斷滅的無,你若能在眼耳鼻舌身上,認識無眼耳鼻舌身,那個就是真我。

讀到《般若心經》裡的「無色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我們先來理解這個「無」。

有一個沙彌才開始念《般若心經》,愈念愈懷疑,忍不住去請示師父。

「師父,這是什麼?」「傻瓜,那個是眼睛。」

「這是什麼?」「耳朵。」

「這是什麼?」「鼻子。你今天怎麼盡問我這些奇怪的問題?眼耳鼻舌身是我們身體上的六根,你怎麼會不知道?」

沙彌說:「師父!《般若心經》裡跟我們說,無眼、無耳、無鼻、無舌、無身,你怎麼跟我說這是眼睛、這是耳朵、這是鼻子呢?」

為什麼《般若心經》要講「無眼耳鼻舌身意」?佛教講「依法不依人」,所以我們稱在家居士為「護法」,也就是說居士要護法。

佛法有所謂「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依止什麼,也是有標準的。我們要依法不依人。

古靈禪師登座說法,他說了幾句話,內容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般若心經》的般若智性。他說:「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心性無染」,我們的真心佛性、本來面貌是無價之寶,那是真我,不是五蘊的我。五蘊的我是假我,而真的我則是無染的。「本自圓成」,這個東西不是父母生的,父母可以生我們的人,但是不能生佛。先前說過,摩耶夫人可以生悉達多太子,但是不能生釋迦牟尼佛,釋迦如來是般若生的,般若是他的母親。父母生養了我們的身體,但不能生養我們的佛性,我們的佛性是本來就有的,不用父母生也會有。

為什麼我的真如佛性死不了?因為人的佛性是不死的,是永遠的。「但離妄緣,即如如佛」,只要你離開虛妄的妄緣,真如的佛性就會顯現出來。

等於一面鏡子,之所以照不出人的面貌,是因為鏡子上的灰塵太多了,如果你把灰塵去除了,鏡子的光就顯現出來了。不過,雖然灰塵把鏡子弄模糊了,照不出人的面目,但鏡子的光還是存在。

我們用水和波來理解煩惱和菩提。水的性本來是靜的,等同真如,風吹起,產生波浪,就是煩惱。煩惱是虛妄的,當煩惱停下來的時候,就如同水性,是平靜的,真如也就顯現出來了。所以這一首偈子也可以比喻,水的性本來是不動的,是寂靜的,只因無明的風妄動了,才生起波浪。當風一停下來,寂靜的水性也就出來了。我們也不一定要等到風平浪靜,才看到本性的寂靜。運用般若,觀照在生死苦海裡面流轉的人生,也會知道人的本性是寂靜的,法身不動。

諸法的本來面貌是什麼?人的本來面貌是什麼?宇宙人生的本來面貌是什麼樣子的呢?《般若心經》以「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六個「不」來形容。所謂「不生不滅」是說明一切事物的個體存在不存在。生就是存在,滅就是不存在,那麼我們要問:「這個人生、世界、一切諸法,究竟是存不存在呢?」當然,《般若心經》裡已經回答我們「不生不滅」──沒有生也沒有死。

一切諸法的性質,是善、是惡?是清淨,還是垢穢呢?從性質方面來說,它不垢不淨。所以,不可用「淨穢」來形容諸法,法的空相是沒有生滅,沒有垢淨,在數量上也是沒有增減的。

說到我們的空相,我們的本來面貌「不生不滅」。例如,小孩子出生了,「恭喜恭喜,你生養了個兒子。」有人死了,「唉喲!死了真可惜!」像這樣生了就歡喜,死了就悲傷,就是人的執著和愚痴。為什麼會死?因為生,生了才會死。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等到人死了之後才悲傷呢?生的時候不就說明他一定會死了。生死等於唇齒相依,相連在一起。

其實,生未嘗生,死也未嘗死。看到東方的太陽升起,過了一會它又在西山落下了,可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但是我們以為太陽落下去就沒有了?明天早上它又再升起了!所謂升起、落下,就等於人的生死,生了死,死了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沒有停息。生也不足喜,死也不可悲,在這個空相裡面,沒有生死,沒有生滅。在這個世間,虛妄的假相才有生死,真實的般若智性沒有生死。

有一位老先生過八十歲生日,請了良寬上人到家裡接受供養,並請他誦經、祈禱、祝福。良寬上人一到,說:「老人家,你要我來替你祝壽、祈禱、祝福,我要請問你,你想要活多久呢?這樣我才好告訴菩薩。」

「一百歲。」「一百歲就夠了嗎?你今年不是八十了嗎?再二十年就要死了,太短了。」

老先生心想,這個良寬這麼慈悲,我再求二十歲,他卻說太少了。於是開口問:「師父啊!你看我應該求多少歲?」

「求無量壽嘛!這就不死了。」「那怎麼樣子才能不死呢?」

於是,良寬禪師說了兩句話:「結草成茅庵,離散歸原野。」

這兩句話很耐人尋味。「結草成茅庵」,把很多的茅草結合在一起,就能成就一間庵堂,好比把鋼筋、水泥合成,就能建造一間房子。「離散歸原野」,庵堂、房子壞去之後,這許多的茅草、泥土又歸到原野裡去了。

人是因緣和合而有,是眾多的因緣而成就我的存在。有人就有相,那麼四大離散了以後,也就還本歸元,有相歸無相。所以,在相上求是不能無量壽的,要經由修行、證道、開悟、證涅槃,才能得無量壽。證悟了涅槃,則死也不是死了。世間是有生死的,而悟到了出世間法,就沒有生死了,離散就能歸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