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年少出家,接受傳統的叢林教育,對日後弘揚人間佛教有很大的影響。圖為1989年大師回大陸弘法探親,行程中安排到母院棲霞律學院,全院師生熱烈歡迎。圖/佛光山提供
隨堂開示錄─對談專訪 4
讀書就是讀人、讀社會 3 - 3
《遠見雜誌》副總主筆游常山先生專訪
時間:2010年5月30日
地點:佛光山台北道場
聽聞、思考才有收穫
我想,關於閱讀,佛教裡有一句話說:「以聞思修入三摩地。」聽聞、思考,都是很重要的,光讀不思考,不會有收穫。我覺得讀書想收到最大的效果,就要把好的句子、道理,用筆記記下來,等到日後回憶的時候,再把它翻出來看,就會如同播放電影一般,一一浮現,也就成為自己思想裡的一部分了,影響會很深刻。如果看過就放下了,那麼書還是書,自己還是自己。
所以讀書要思考,最好能在書上做筆記,圈圈點點的,那不是不愛惜書,而是會讀書。
我後來撰寫傳記《釋迦牟尼佛傳》、《十大弟子傳》、長篇小說《玉琳國師》等,都只是本諸人生不同階段的學習。
我把我的人生劃分為八個時期:
第一個十歲,是成長時期。
第二個十歲,是學習時期。
第三個十歲,是參學時期。我參學過很多佛教的老師,雖然沒有在學校裡正式上過他們的課,可是我向他們請教,聽他們講話。他們的一句、兩句話,至今相隔六、七十年了,我仍然記得。雖然只是兩、三個小時的談話,對我的啟發,卻不少於一年、兩年授課的功用。所以別人講話,要會聽,要諦聽,不聽或者聽了又還給別人,就沒有用了。
所謂「聞、思、修」,「修」就是要實踐,對於自己所學,要能落實。例如講信用,不是叫人家要有信用,是叫自己要有信用;誠實,也不是叫人家誠實,是要自己誠實。所以自己與書中的道理也要配合、要相應。
第四個十歲,是文學時期。我在三十歲到四十歲的時候,社會上常常有一些人對佛教不了解,我基於對信仰的維護,義憤之下,就寫文章和他們辯駁。
第五個十歲,四十歲到五十歲,是歷史時期。
第六個十歲,五十歲到六十歲,是哲學時期。在佛教裡,有人批評我只會寫些文章,沒有思想,上不了檯面,於是我再研讀哲學書籍,也因此喜歡上了哲學。
第七個十歲,六十歲到七十歲,是倫理時期。
第八個十歲,七十歲以後,我又慢慢回歸到佛學,還是覺得佛學最圓滿。
在佛教裡,我最喜歡的書就是《般若心經》,它對現代人很有幫助。最近有鹿出版公司為我出版了一本《般若心經的生活觀》,是我講說《心經》的紀錄。我覺得《般若心經》雖然只有260個字,卻值得花上一生的時間來了解。這部經主要在說明佛教的宇宙觀、人生觀。
不久前,格林出版社也與義大利插畫家朱里安諾合作,為我出版了《般若心經》繪本。
讀完《般若心經》,再讀五千多字的《金剛經》,就更上一層樓了。甚至讀完《金剛經》,再讀六百卷的《大般若經》,暢遊在法海中,意義又不一樣了。
我自己有一本二、三十萬字的《金剛經》註解,叫做《金剛經講話》。那也是不得已,人家找我去講話,要講上半個月、一個月,而我哪裡有那麼多的內容講?只有講經,一天一卷或一天一經,介紹給大家了解。後來有人說他把我講經的內容記下來了,也就這樣出版了。
我寫文章習慣打腹稿,是因為過去的時代沒有電腦,我不會去找電腦,也不會去找字典,只有找自己的頭腦。不過,最初打腹稿需要用心,後來也就乘興而為了。
讀人生、讀社會、讀心
在讀書上,我最感謝聖璞老師的鼓勵,這是學習裡的重要關鍵。
還有一個生物老師普蓮法師,他是師範大學畢業的。上課時,許多我們搞不清頭緒的問題,他都用表解來講解,化繁就簡。
另外,有一位北京大學出身的介如法師,教導我們地理。很幸運的,我生逢在這一個時代,不但接受了古老的教育,也接受了現代化的教育。介如法師教地理,恐怕連現在各個中學的老師都沒有他教得好。
他怎麼教法呢?譬如他要講中國的山脈,會先在黑板上寫個「山」字,之後就在整個黑板上畫山,這個山脈是什麼,那個山脈是什麼,也會一一講解。明天教「水」,長江、黃河從哪一個省通到哪一個省,他也是以圖畫的方式作解說。
剛才提到的薛劍園老師,他教我們如何分析文章的結構,有時候用人體為比喻,哪一部分是頭,哪一部分是手,中心的腸胃在哪裡,腳又是在哪裡,他都會逐一指出。甚至用一棟房子來比喻一篇文章,哪個部分是梁、哪個部分是柱子,他也都能清楚說明。對小孩子講理,他聽不懂,你講人、講房子,他看過、用過,就容易記憶。
我讀書是利用零碎時間,例如搭飛機、坐火車時讀的。讀過的書,利用走路時想一想,或者跟別人談論、分享,就可以增加自己的記憶,就能活用了。
不過我想最好的讀書是讀人生、讀社會、讀心,尤其是把人心讀通,是很重要的。
但是讀心也不是一味要人家有慈悲心、有智慧心,要人家怎麼個好法。要先做到自己好,自己都不好了,怎麼要求人家好呢?
佛光山能有今天的規模,不是我一個人有什麼辦法,是大家眾緣和合成就的,我只是其中的一點緣。
佛教要有辦法,就要有教育。同樣地,無論什麼團體,要有辦法,教育是很重要的,人才是很重要的。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把人先準備好,什麼事情就都不難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