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西非國家甘比亞宣布退出大英國協,指國協具有殖民意識,是殖民主義的延伸。甘比亞原是英國殖民地,總統賈梅靠政變上台,爭議頗多,多次侵犯人權遭英國批評。
大英國協對成員國有民主、人權等要求,奈及利亞、斐濟、巴基斯坦都因軍事政變,獨裁統治,逮捕民權人士,箝制新聞自由,遭暫停或撤銷會籍。斯里蘭卡十一月舉辦國協高峰會,加拿大因該國人權問題不參加,英國首相卡麥隆與會時,要求改善人權,斯里蘭卡總理當面回絕:「不要干涉內政。」
二戰後亞、非洲多國獨立,但多保留殖民宗主國的政經制度,雖也實施民主,卻是半弔子,部落與種族之爭造成內戰。非洲的利馬、中非共和國相繼於十一、十二月向「老東家」求援,法國派軍平亂,歐蘭德宣布「三個月即退兵」,卻無法兌現,如美國的越戰一般,陷入其中。
蘇聯解體後,各共和國獨立,也大致維持原先制度、慣例,但近年歐盟極力拉攏這些前蘇聯國家,條件是接受西方民主、人權要求。
十一月,烏克蘭與歐盟簽署貿協時突然暫停,數十萬憤怒的親歐民眾湧上街頭,要求總理下台,警民嚴重衝突。烏克蘭向歐盟要求兩百億歐元貸款未果後,十二月與俄羅斯達成協議,俄國給了兩百億美元的紓困包裹。俄國出手大方,終於把烏克蘭留在俄國勢力範圍。
泰國反政府示威進行兩個月,迫使總理盈拉解散國會,明年二月重新選舉,但領導示威的民主黨對是否參加大選,猶豫不決。民主黨多年來選不贏,因而排斥選舉,要求泰王指定總理。這種泰式民主,也被譏為半弔子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