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從阿富汗撤軍,七月開始,二○一四年完成。但美國政府和軍方仍有歧見,軍方偏愛「慢動作」撤軍,擔心破壞阿富汗脆弱的安全。歐巴馬的顧問團支持快速撤軍,認為阿富汗安全問題正穩定改善,何況賓拉登已被擊斃,出兵阿富汗的正當性消失。
軍費支出不堪負荷
美國民眾對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長期耗用國家龐大資源,已愈來愈感到不耐。近日在馬里蘭州舉行的美國市長會議,通過一項決議案,要求國會儘速終止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將每月高達數十億美元的軍費挹注國內所需。
九一一事件後,美國高舉反恐大旗出兵阿富汗,轉眼十年過去,目前在阿富汗的美軍達十萬人,每月軍費支出近一百億美元,財政困難的美國政府不堪負荷,來自國會和民間的反對聲浪日益高漲。
美國民眾對出兵海外既厭倦又反感,美聯社和GfK上個月所做民調顯示,高達八成的美國人支持自阿富汗撤軍。CNN這個月的民調也顯示,六成二受訪者反對阿富汗戰爭。歐巴馬順應民意,也有利他爭取連任。
不願美國子弟陣亡
阿富汗戰爭十年,有一千六百二十九名美軍陣亡,人數看似不多,但對美國人來說,一個子弟的陣亡都不願看到。
阿富汗的地雷幾乎無處不在,塔利班在民眾配合下,在美軍必經之路埋地雷,造成美軍大量傷亡。塔利班部隊作戰勇猛,訓練有素,他們盤踞地區民風彪悍,反美情緒很強。
很多阿富汗農村幾乎「每個人都是你的敵人」,這是讓美軍時刻都謹慎的最主要原因。美軍每天作戰,但就是不知道敵人藏在什麼地方,這種情形非常像越戰翻版。塔利班反美,美國人反戰,這場戰爭要繼續下去,代價將很高,美國人不願看到第二個越戰。
阿富汗難民三百萬
六月二十日是世界難民日,據聯合國難民署報告,去年全球有超過四千三百萬人因戰爭或自然災害被迫離開家園,相當於哥倫比亞總人口。其中一千五百多萬人被迫離開祖國,兩千七百萬人在本國內流離失所。
阿富汗難民佔全世界多數,達三百萬人;其次是伊拉克一百六十萬人,索馬利亞七十七萬人。尋求庇護的孤兒或與父母走失的兒童約一萬五千名,其中大部分在阿富汗或索馬利亞。
聯合國難民署指出,有別於一般人的想像,多數難民不是逃往已開發國家,約八成尋求在發展中國家避難。巴基斯坦是接納最多難民的國家,計有一百九十萬人,絕大多數來自阿富汗。
回不回家都是難題
德國是接納最多難民的已開發國家,但人數僅是達巴基斯坦的三分之一。即使如此,歐美國家卻仍擴散一股「反難民情緒」,擔心難民潮或與移民問題混合,造成更多社會、經濟問題。
巴基斯坦也屬於貧窮國家,卻得面對接納難民對經濟造成的強烈衝擊,難民也得不到妥善照顧,多年來始終住在難民營的帳棚裡。
二○○二年阿富汗戰爭以來,陸續有三百多萬阿富汗人在得到援助情況下,從巴基斯坦返回家園。難民署與巴基斯坦達成協議,餘下的一百七十萬阿富汗難民在巴基斯坦的停留期限,將延長到二○一二年底。
難民呼籲工業國家分擔責任,不能讓發展中國家繼續獨力解決難民問題,同時應加速尋求和平解決衝突之道,讓難民盡快回家。
但阿富汗難民回國,仍需面對治安動盪、經濟凋弊,與他們當年逃出時相比,並沒有多大改善。
巴基斯坦計畫把阿富汗難民營從其境內遷至阿富汗,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好萊塢影星安潔莉娜裘莉不贊同,她說,這將加重人民痛苦,有許多難民已在巴基斯坦生活多年。
巴基斯坦畢竟不是自己的家園,阿富汗難民要在外國落地生根嗎?美國撤軍後,更棘手問題也許才要展開。
阿富汗軍隊接管能力
對美國來說,撤軍最大風險是阿富汗軍警能否承擔任務。負責訓練阿富汗部隊的美國中將柯德威表示,阿富汗軍隊有兩大問題,一是逃兵多,二是文盲多。每年約有三成逃掉,愈需要部隊的戰鬥頻繁地區,落跑情形愈嚴重。而阿富汗教育不普及,必須先教志願服役的阿富汗人識字,才能展開訓練,
但是阿富汗的軍警能力是美國該憂心的嗎?美國全力扶植的當今政府,雖然親美,但總統卡札日前也批評美軍為「占領軍」。賴著不走的美軍,兩面不是人,更堅定歐巴馬放手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