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眠鎮》
圖/巴巴文化提供
文/陳玫靜
《憂眠鎮》講述一個鎮上滿是失眠人們的故事,鎮上甚至有大大的電子告示牌,顯示鎮裡每晚的失眠人數。每個人都有各自失眠的原因,而鎮長也因為擔心鎮上節節攀升的失眠率而無法好好睡覺……為了治療失眠,鎮長想盡千方百計,例如:鼓勵泡澡、晚上只播沒有聲音的黑白畫面、推廣數羊……然而,失眠的數字仍不斷上升。鎮民們紛紛互相分享、交流各種治療失眠的偏方……
讀到這兒,你是否感到似曾相識?生活中,每個人都有獨自歷經幽長難耐的痛苦時光經驗,失眠背後代表的是「煩惱」——那些自己無法改變卻不斷在腦海迴盪的翻覆。當你有煩惱時,心裡都明白——不要煩惱,卻愈加擔憂那些無法改變的事,鎮上的人們便是如此。
如果你是作者,你會如何安排這些煩惱的人們?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失眠者,會希望情節如何發展?
充滿想像童趣畫風
作者謝佳淇透過偌大的電子看板及不斷跳升,以即將爆炸的數字來累加故事中人們的焦慮,而電子看板的存在揭示了故事坐落於現代,數據的即時顯現象徵著科技時代的進步,但值得思考的是,人們是否過得愈加安穩?或因此順利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故事如同一個現代寓言,邀請讀者與故事中的角色,一同反思當代人們所處的環境。
繪本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儘管是同樣的事件、同樣的文字內容,配上不同的繪圖,就有完全不同的義涵。《憂眠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謝佳淇詮釋故事時使用了多采、繽紛、無拘,又充滿想像的童趣畫風,為文字覆上了故事原來不明顯的童話意境與風格。故事明明講人為失眠所苦,但讀者翻讀時,被畫面帶入的卻是另一個滿是亮麗色彩的世界.這其中顯然注入了作者對世界的觀察與想像。《憂眠鎮》最吸引人之處,便是這種被調和過的違合感,作者以畫風將失眠變得溫柔,甚至帶些奇幻,不若故事所說那般惱人,整本書看起甚至接近甜美祥和。
相信一切都會過去
後來,才知道謝佳淇並非一開始就選用此種方式詮釋這部作品。創作最初,她採用讓整本書「暗成一片」的描繪方式,以符合既往大家對失眠的印象。然而四年後,她再次重畫《憂眠鎮》,期待以更豐富的色彩表現各種喜怒哀樂,才有了如今出版所見的版本,這似乎也顯現她在生活的磨練中,逐漸培養出自己獨樹一格的體悟,以及做為作者,她期待在作品中展現的意圖、提供給讀者的線索是什麼。
《憂眠鎮》描寫了人的敏銳與焦慮,以及不知不覺間掉入「我睡不著,因為我很擔心自己睡不著」的惡性循環。究竟面對生活焦慮,該如何排解?人永遠都不可能像電源開關般,一秒就切斷,瞬間從清醒變為睡眠,但能做的或許是停止過度審視,嘗試接受那看似負面的情緒與不美好的存在,從今天開始就停止比較(不停在意數字的變化)。
生命會不小心就落入如同《憂眠鎮》人們失眠般的惡性循環,但你要相信一切都會過去,失眠也是。人不會永遠都失眠,就算失眠,也要讓自己的思緒自由,用愉快的色彩奔馳漫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