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節氣】秋分 風清露冷秋期半

文/張梨美  |2025.09.23
56觀看次
字級

文/張梨美

秋分,金風細細,天光如水,明月如鏡。採把秋碧蒿,放點蔥,加點蒜,灑幾滴清露,添幾分舊情懷,熬一鍋秋水湯,歲月靜好!



吹來何處桂花香,恰今日,平分秋色。──清 ‧ 顧太清

分者,半也、一分為二。秋分、秋分,平分了秋天,平分了晝夜,平分了秋色。

這一日,陰陽相半,白天與黑夜一樣長,秋天已走了一半。過了秋分日,晝漸短、夜漸長,一場秋雨一場寒,梧桐葉落芭蕉老。

八月桂花香,秋分三物候。一候雷始收聲:古人以陰陽來解釋氣候的寒暑變化,而雷是陽氣的代表。雷始收聲意謂陰氣將蓋過陽氣,不會再聽到像夏天轟隆隆的雷聲。體現在氣候變化上,秋意漸濃,一天涼過一天;二候蟄蟲坯戶:春分出土活動的小蟲,秋分過後陸陸續續回到土裡、準備過冬;三候水始涸:大地進入少雨期,秋高氣爽,晴空萬里。

中國嶺南一帶,有秋分「吃秋菜」的習俗。秋菜,一種野莧菜,田野中採得。當地稱之為秋碧蒿,鮮翠嫩綠。採回後與魚片熬成湯,名曰秋湯,飲之有保平安健康之意。與春分一樣,秋分也有「立蛋」之俗,找一個光滑勻稱的新鮮雞蛋,在桌上將之立起來。因為這一天晝夜平分,陰陽各半,地球地軸與其公轉的軌道平面,處於相對平衡狀態,讓雞蛋立起來,來得相對容易。農耕時代,還有「送秋牛」之俗。剛開始是捏塑的土牛,後改為紙紮和畫牛,挨家挨戶地送。擔任此任務者稱為「秋官」,會說唱些與豐收有關的吉利話,討得主人歡心了,還能有賞錢。

秋分恰秋收時節,樹上果子纍纍,田裡稻穀飄香。為了感謝大地,古代有祭祀土地神的社日,春社祈豐收,秋社酬神明。《東京夢華錄》記載,彼時大宋,秋社乃萬民狂歡日,做社糕、喝社酒、唱社戲、停針線、回娘家等習俗。據信喝社酒可以治耳聾,社鼓咚咚聲中,你吆一杯我喝一盞,杯盞交錯暢懷飲。



●楊無咎〈柳梢青‧癸未秋社有懷故山〉

一年秋社日,正鴻雁南飛時節,南宋詞人楊無咎獨在異鄉。觸景傷情,想念起故里秋社日的熱鬧風情。天氣已涼未寒,婦女們放下了針線活,或回娘家、或相偕看賽神。金風細細,吹得簾子、窗紗兒,曳曳生姿。詞人獨自喝了幾杯酒,頭一枕、就夢回家園。只見家家扶老攜幼,雞肉香、豬肉美,有吃有喝樂呵呵。直喝到夕陽山外山,桑樹柘樹影子斜斜,家家扶得醉人歸。

送雁迎鴻,未寒時節,已涼天氣。針線倦拈,簾幃低捲,別般風味。

欹眠夢到山中,共老幼、扶攜笑喜。桑柘影深,雞豚香美,家家人醉。

欹:(ㄑㄧ)傾斜、倚靠。此處意指欹枕,古詩詞裡經常出現,即斜倚枕頭上。

桑柘:桑樹與柘樹,其葉皆可用來養蠶。

楊無咎(西元1097─1169),南宋著名畫家。因不滿宋高宗趙構、秦檜之對外妥協苟安,屢辭官職不就。一生生活於民間,秦檜曾向他求畫不成。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中秋節則由「祭月節」而來。最初「祭月」訂於「秋分」這一天,但因這天不一定月圓,後漸漸演變為農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唐書》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之記載,長安一帶中秋賞月風俗極盛。至北宋,已是全國性的民俗節日。京都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絲篁鼎沸……宛若雲外。」家家飲酒、賞月、拜月,兒童徹夜玩耍,嬉戲至天亮。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蘇軾因與當權的王安石變法政見不合,自請外放已輾轉地方數年。其間曾要求到與弟弟蘇轍相近處為官,以便兄弟相聚,未能如願。一轉眼,人隔千里,七年未見。中秋夜,銀蟾光滿,玉露生涼;蘇子酒酣意興濃,思念綿綿。情到深處一揮毫,萬頃波光灑下來,釀成了千古絕唱。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丙辰:指宋神宗熙寧九年(西元1076年),這一年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太守。

子由:蘇軾弟弟蘇轍,字子由。

嬋娟:本指婦女姿態美好的樣子,這裡以嬋娟代指明月。

丙辰年中秋夜,皓月當空,銀光瀉地。蘇軾一邊賞月一邊暢快飲酒,通宵達旦地喝,喝得醺醺然大醉。舉杯望明月,良辰美景若斯,獨不見弟弟子由。頃刻間,思念之情如潮水般湧上心頭。揮也揮不去的思念,唯有蘸成墨、寫做詞。

月光澄澈明淨,勾起無限遐思。不禁端起一杯酒,問問這颯颯青天。不知這皎皎明月,何時開始高掛天邊?亦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何月?月華如水,我心蕩漾,脈脈思緒飄向遙遙的天上。我想乘清風而上,上去那流光溢彩的月宮。又深恐一旦身處瓊樓玉宇,獨自一人哪禁得住漫漫孤寒。倒不如月光下翩翩起舞,細細賞玩弄清影的況味。此情此景,我心悠然。天上再美好,哪比得過在人間!

夜沉沉,月色悄悄灑在朱紅樓閣上,低低地射入雕花門窗裡,照在窗下不眠的人身上。惹得人兒不禁問道:月亮呀月亮,你是無情還是太多情?為何偏偏在人們兩地阻隔時,來得這麼團團圓,似有心若無意地撩起離人滿腹愁思。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蘇子一轉念,自古以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世事本就如此。既然離別難免,唯願所有人俱安好。只要親人長健在,縱然相隔千里,也能共賞明月光。

蘇軾(西元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秋分,金風細細,天光如水,明月如鏡。採把秋碧蒿,放點蔥,加點蒜,灑幾滴清露,添幾分舊情懷,熬一鍋秋水湯,歲月靜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