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節氣】立秋 碧樹蕭蕭涼氣回

文/張梨美 |2025.08.07
62觀看次
字級
晒秋是民間立秋時的一道獨特風景。圖/geng huang

文/張梨美

立,建始也;開始之意。秋,禾榖熟也。禾穀成熟,人間豐收,古人至為重視的節氣。

早在周代,立秋前兩天,周天子即開始齋戒準備迎秋儀式。是日,天子率公卿大夫至西郊迎秋,同時祭祀掌管秋天之神的蓐收。迎秋儀式中,車旗服飾皆白。因為五行之中,秋屬金,其色白。是以,秋天可稱金秋,秋風又稱金風。

※報秋、晒秋

至宋朝,立秋有了更風雅的儀式。當天,宮中會將梧桐樹移植於殿內。等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穿禮服、執朝笏,高聲奏曰:「秋來!」梧桐葉應聲飛落一、兩片,以寓報秋之意。

一葉梧桐落,天下盡知秋。

與之相對,宮廷外的市井生活,則隨意灑落得多。從清晨開始,都城內外,滿街都是「楸葉」叫賣聲。婦人兒童爭相購買,將葉子剪成花樣,插於鬢邊。宮廷的傳報聲,淹沒在一派喜慶熱鬧裡。「楸」與「秋」音同形近,民間傳說,立秋日戴楸葉,既迎秋又保平安。

民間部分地區,還有清朗明麗的「晒秋」風俗。生活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平地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窗前屋頂,架晒或掛晒秋收的農作物和果實。久而久之,「晒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暖暖秋陽下,辣椒、玉米、柿子、皇菊、南瓜,晒出大塊大塊濃墨重彩,紅豔豔、亮橙橙、鮮黃黃。

立秋三物候。一候涼風至:西方淒清之風曰涼風,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的熱風。

舒邦佐.〈立秋後十日〉

萬綠枝頭一葉黃,

秋風恰則到林塘。

晚雲更作瀟瀟雨,

拾得人間一夜涼。

立了秋之後還有處暑,酷夏餘熱尚未完全褪去,故有「秋老虎」之說。白天可能依然炎熱,但天空高了起來,卷卷雲朵淡淡的,清晨和晚間已有絲絲涼意。這日,秋風在樹林池塘間穿梭迴盪,傍晚時分下起了瀟瀟雨。一場秋雨一場涼,催黃了綠意枝頭上一片葉子,催來了人間一夜涼,點點喜悅泛心頭。

舒邦佐(西元1136─1214年),南宋詩人,為官清廉。

二候白露降:晝夜溫差大,清晨草木葉片上,晶晶滴著小露珠。

韋應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淡淡的秋色,淡淡的涼天,撩起了綿綿的思念。

丘二十二員外即韋應物的朋友丘丹,曾官拜尚書郎,後隱居杭州臨平山學道,二人屢有往還唱酬。因其在家族中排行第二十二,故稱之。唐代文人,常以排行稱呼對方。

初秋之際,草木微黃。雖有零落,未至衰殘。天氣已涼未寒,宜思宜遊宜懷人。這樣一個初秋的夜晚,清風徐來,月華如練,撩起了詩人對遠在山中修道友人的思念。不覺走到中庭,一邊散步一邊吟詠,好一個涼爽的月夜天啊!真希望丘二十二君就在身旁,與我一起談詩論道。

想著想著,詩人的思緒飛到臨平山。空曠曠的一座山,籠在無邊夜色裡。風一吹,一顆顆松子,咚咚咚、咚咚咚落下來。似君這般幽隱山林之人,此時應和我一樣心有所感。聽松濤、望皓月、松子落,想念遠方的朋友。

韋應物(約西元737─791年),唐代詩人。早年為唐玄宗近侍,豪縱不羈,橫行鄉里。安史之亂後玄宗奔蜀,韋應物流落失職。因生活貧困,才開始發憤讀書。

三候寒蟬鳴:立秋伊始,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寒蟬樹枝上感陰而鳴,告訴人們炎炎暑氣淡去了。

秋水寒,綠葉黃,衰柳寒蟬一片愁,鮮明了騷人的故國之思,渲染了墨客的離情別緒。

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詞人宦途失意,離京城、別戀人,內心已是悽悽惋惋。更何況秋蟬聲聲叫,一聲急促一聲淒涼,愈催得柔腸百轉,一股刺骨悲酸。長亭裡、向晚黃昏至,長亭外、驟雨方歇住。美酒在手、佳人在側,心緒卻只是蕭索。正依依不捨繾綣處,船夫一疊聲船要開了!

把一雙柔荑握得更緊,一剪秋水看更真切,淚涔涔對淚潸潸。天不老,情難絕,千言萬語在嘴邊,哽咽喉間道不出。想此番南下,山高水遠,一程又一程。千里煙波浩渺,暮色濃濃,江闊雲低,好個無邊又無際。

悲莫悲兮生別離,自古多情人總為離別而傷感,更何況是在這冷清蕭瑟的季節。水滔滔,舟楫飄飄,今夜酒醒身何處?伴我的,怕只有兩岸枯楊衰柳,晨風寒意,一彎殘月。

這一別,不知多少流光歲月?少了伊人相依偎,良辰美景也寂寥。縱有千般風情萬種意,又能說與誰聽?

「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柳詞之所以能廣泛流傳,與柳永屢試不第有關。詞人出身仕宦之家,自小即展露不凡才華,卻年近半百才考取進士。半因性情疏狂,半是為了謀生,流連秦樓楚館,為歌妓酒女作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成了詞人大半生的生命寫照。

取得功名之後,柳永也不過輾轉各地,做個小小官員。雖然政績不錯,民聲也好,依然潦倒。相傳死後淒涼,「葬資竟無所出」,是歌妓們集資安葬了他。此後每逢清明,都有歌妓舞妓載酒於詞人墓前祭奠。時人謂之「吊柳會」,也叫「上風流塚」。

柳永約生於西元 984─1053 年,與北宋名臣范仲淹(989─1052年)時代同。

秋來,樹梢枝頭尋黃葉,清晨破曉覓露珠。清風裊裊,賦秋水,詠涼天。寒蟬三兩聲,思華年,懷故人。點點滴滴,釀成酒、碾做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