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木芙蓉正花開。圖/CH
文/張梨美
立冬後十五日,小雪至。小雪、不意味著要下雪,而是意味著天氣會愈來愈冷。《群芳譜》裡記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北風漸起,天氣漸寒,但還未到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時候。更且,南北氣候差異大,「胡天八月即飛雪」,也許塞北已飄起了雪花,江南則依然一片花紅柳綠、芳草萋萋。下了雪,也是細細的、溼溼的。一飛上枝頭樹梢、落在青絲白髮上就融化了,遂名為「小雪」。
小雪三物候:一候虹藏不見。古人以為彩虹的出現與陰陽二氣有關,春天陽氣盛、故開始得見彩虹,二十四節氣清明三候便是「虹始見」。小雪時節陰氣旺盛陽氣衰頹,故「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為陽地為陰,陽氣上升陰氣下沉,萬物逐漸走向一片死寂;三候閉塞而成冬。陰陽二氣不交,不交則不通,不通則天地閉塞,漸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小雪後氣溫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風醃的好時機,一缸缸的醃菜、一條條的臘味,酸鹹甜香了一整個冬季,可以拿來自家享用,也可等到春節用以饗客;台灣中南部海邊漁民,則開始了晒魚乾,俗稱烏金的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後來到台灣海峽;大陸南方則流行吃糍粑,以求來年豐收。糍粑以糯米製成,類似於麻糬,傳說與伍子胥有關。吳王夫差命伍子胥建造都城,伍子胥對身邊人說:「大王好大喜功,災難難免。我死後,若國家有難,可城下掘地三尺,找到充飢食物。」後來,越王勾踐二十年臥薪嘗膽,舉兵將吳國都城團團圍住。恰小雪天,城內一片飢寒,人們想起了伍子胥生前之語。掘地三尺後發現,原來城基是用熟糯米壓製而成的磚石所建。為了紀念伍子胥,遂有小雪天吃糍粑的習俗。
小雪天,寒光微微,詩意霏霏,有人歡喜有人愁!
※《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
一般認為《古詩十九首》寫於東漢末年,主要寫離情別緒、人生感慨、生命無常等課題。語言素樸自然,情感真摯動人。此詩中,妻子與丈夫別去經年,寒宵獨立,思念濃釅,悽悽慘慘戚戚!
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慄。
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
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
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
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
孟冬,是冬季的第一個月;三五,即農曆十五日;四五,為農曆二十日。
兩千年前的一個初冬,一個孤枕難眠的女子躺在床上,已覺屋內寒氣逼人,輾轉反側。又聽得寒風拍打著門窗,呼嘯嘯的聲音一陣陣。何其凜冽的北風,何其漫漫的長夜,何其難以排解的相思!
不由得披衣而起,行至中庭。抬頭仰望天上的星星,一顆、兩顆、三顆……,春去秋來復立冬,已看不到牽牛織女星。只有年年月月,每月十五月圓,至二十已月缺。月圓時盼不到夫君的身影,月缺時依然一人守空房。
天上牛郎織女尚且一年一會,女子卻只能把所有的思念,與懷袖裡的書札共依偎。
那一天,有客自遠方來,帶來夫君的一封信。妻子欣喜若狂,拆開來一看,上頭寫著他常常相思苦,後頭感慨夫婦二人離別久。但隻字未提妻子心心念念的,過得如何?何時歸來?
來鴻簡短如斯,女子仍視若珍寶地藏在懷袖裡,緊貼身心。至今三年已過,信上字跡不曾磨滅,恰如妻子忠貞不渝的愛情。怕只怕遠方的夫君啊,會不會忘了自己的一顆拳拳(區區)之心!
妻子思念夫君,有愁,但無怨無悔。一腔溫柔敦厚意,綿綿無盡。
※劉克莊·〈初冬〉
晴窗早覺愛朝曦,
竹外秋聲漸作威。
命僕安排新暖閣,
呼童熨帖舊寒衣。
葉浮嫩綠酒初熟,
橙切香黃蟹正肥。
蓉菊滿園皆可羨,
賞心從此莫相違。
初冬,旭日東昇,朝霞滿天。詩人一覺醒來,陽光灑進窗戶,照著一室的明淨溫暖,心情大快。我見冬陽多嫵媚,料冬陽見我亦如是。可昨兒夜裡北風漸緊,風兒颯颯地吹過竹林,又添了幾分寒意,是換季的時候了!吩咐僕人備下新暖閣,呼喚童僕翻出舊寒衣、燙平、整理好。天冷了,有寒衣可穿,有暖閣伴我讀書寫字、烹茶煮酒,任它雨雪風霜,誰怕?
之前釀的酒應該差不多可以喝了。打開酒罈子一看,芳香四溢。舀一碗,上面漂浮著細細的、綠綠的糟沫。「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油然上心頭。更有橙橘新摘,一個個、金燦燦,切開來汁液清香、酸甜交織。白玉盤裡剛蒸好的螃蟹,肥腴鮮美。園子裡仍滿滿開著菊花,木芙蓉也豔麗地吐露芬芳。秋芳猶在,持螯舉酒,美景美食,賞心樂事好雪天!
清晨的陽光灑下來,色、香、味交融。菊花飄香,芙蓉花開,還有美酒美食相為伴。詩人恬適自然,寫出了南國初冬的愜意清歡。
劉克莊(公元1187─1269年),南宋詩人、詞人,宋末文壇領袖。詞風豪邁慷慨,語言簡潔樸實。
小雪天,橙正黃。山中踩落葉沙沙,烹一壺茶,尋幾朵木芙蓉。任時光荏苒,聽風吹樹梢,望雲捲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