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復甦 帶領全球大轉型

潘楠慕 |2022.01.16
1663觀看次
字級
開採完畢的油井可用來儲存二氧化碳。 圖/法新社
垂直農耕可節省大量用水,並大幅降低碳足跡。 圖/法新社
科學家研究使用貝類過濾塑膠微粒。 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農業、職場、海洋…等 6大領域共同為地球永續負責

全球創新情報平台Springwise指出,新冠疫情重挫全球經濟後,過去一年來已出現多項創新科技,扶助企業和各國推動「綠色復甦」,也就是指經濟復甦的過程不僅限於商業活動和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成長,還兼顧永續發展。

Springwise預期,二○二二年將迎來「大轉型」(Great Transition),勞動市場、供應鏈和廣泛的經濟層面及日常生活將受影響。在全球關注綠色前景之際,生態、農業、職場、海洋、城市建築及消費等六大領域將出現重大變化,引領世界邁向更綠色的未來。

Springwise指出,在生態系統再生和生物多樣性方面,預期世界各經濟體將設法積極推動保育,不僅承諾不造成傷害,更運用最新科技,在不破壞自然的情況下,支持及保護生物多樣性。

英國正設法解決蜜蜂數量下滑問題,方案之一是「蜜蜂巴士站」,在候車亭的頂部栽種植物,以吸引蜜蜂。另外,英國也正致力復原泥煤土地、重新種植海草和海帶及硬木植物,協助改善地球暖化問題。

農業領域是今年另一個創新焦點,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指出,人類使用土地的方式是導致氣候變遷和生物多樣性衰減的主要因素。土地利用占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兩成,其中多數來自農業。因此,隨著綠色復甦意識升高,對環境友善的環保農業創新技術市場將蓬勃發展,包括區塊鏈的應用、太陽能機器人。

德國一家都會農業公司已採用一套創新的室內垂直農耕系統,可節省大量用水,且不須使用化學農藥。不僅如此,由於垂直農場設立在都會區,據稱可減少九成與運輸相關的碳足跡。

免受新冠病毒感染的安全場合,也是今年的重要領域。新冠疫情已促成視訊會議、空氣過濾等技術加速發展,由於疫情尚未消退,職場和旅行將延續創新趨勢,發展更永續的型態。

英國的大型火車站、公共建築和購物中心,已出現採用永續材料製作的工作艙,能保護使用者免於感染病毒,提高人類的健康狀況和生產力。美國則出現移動式豪華旅館客房,採用模組化的可回收和環保材料製造,屋頂則有太陽能板提供電力,降低能源消耗。

攸關海洋永續性的「藍色經濟」(blue economy)是新興概念,旨在妥善管理海洋資源並促進經濟成長。海洋可吸收全球四分之一的碳排放,是避免氣候災難的重要一環。有鑑於此,各界正提出許多與海洋相關的靈感和創新計畫。

英國科學家正在研究貝類在天然水域裡過濾塑膠微粒的能力;初步研究發現,貝類的效率驚人,一平方公尺的貝類一天可過濾十五萬公升的水。另外,海藻不僅是食物和能源的來源,更有強大的儲碳能力,印度研究人員正在研發創新技術,設法大規模種植海藻,且加快海藻生長速度。

城市和建築環境同樣是綠色復甦的重要領域,隨著全球社區日益城市化,基礎設施的設計需考慮永續性,許多城市已提出對環境友善的方案。德國發明家近來提出太陽能自行車道的構想,可產生電力,供應鄰近的家庭。美國則與德國合作,研發具有磁性的混凝土,可用來鋪設道路,在電動車行駛時為車輛充電,比在道路下安裝銅線更環保,且更具經濟效益。

最後一個領域則是消費,調查顯示,消費者愈來愈關注永續性,預期今年將有五成以上的消費者,把更具環保意識的生活方式視為優先事項,這個趨勢促使許多創新解決方案問世,旨在協助了解產品和服務是否符合永續標準。

法國推出「Zei」工具,為企業評定環境影響的分數,評分標準涵蓋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消費者可透過評分,選擇對生態負責的產品或服務。

建築回收改造 零碳飯店登場

聯合國環境署(UNEP)統計,建築產業消耗全球三成五的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近四成。若維持目前趨勢,二○六○年時建築業的碳足跡將增加一倍,如何降低建築業的碳排與耗能,是實現淨零排放的關鍵。

在建築領域,飯店和其他住宿占全球旅遊業碳排放的百分之五。研究顯示,飯店業必須在三十年內把排放量減少九成,才能符合︽巴黎氣候協定︾的要求。美國建築師貝克爾(Bruce Becker)準備把舊的地標建築改建為零碳飯店,為建築業和環保貢獻一份心力。

貝克爾買下康乃狄克州的知名建築「歷史地區」(Historic Place),這是野獸派建築師布魯爾(Marcel Breuer)的知名作品,建於一九七○年代。貝克爾與飯店集團希爾頓(Hilton)合作,準備讓這棟建築變身為美國第一家零碳飯店。

貝克爾表示,把現有建築再利用、回收和改造,才能真正實現永續發展。新的飯店完全不使用化石燃料,由現場產生的能源供電,主要來自酒店屋頂和停車場的太陽能發電設施。

貝克爾表示,零碳飯店需降低整體能源消耗,並尋找最有效的替代能源。因此,他的團隊先研究如何使建築物隔熱,減少供暖和製冷所需能源。他們以深嵌的窗戶達成自然遮蔭,並採用三層玻璃窗設計,讓室內溫度更穩定。貝克爾指出,這些特殊設計,將讓飯店獲得淨零能源要求的認證。

建築業邁向永續的步伐相當緩慢,貝克爾認為這與缺乏獎勵措施有關,但他認為,若能透過改造計畫,證明獎勵方案有助減少能源消耗和碳足跡,當局或許更樂意提供獎勵,推動產業變革。

貝克爾坦言,開發淨零建築的間接成本很高,但這是永續必須付出的代價。他表示,未來的飯店建築,需兼具美感、功能和永續性。若各大集團也加入這個行列,將能在飯店和建築領域產生連鎖效應,加速實現淨零目標。

埋藏二氧化碳 油氣井挺環保

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的油氣井,原本是二氧化碳排放來源,但英國研究人員正嘗試把開採完畢的油氣井改造成深層儲存二氧化碳的地點,讓油氣井從汙染源變成有助環保的設施。

英國氣候變遷委員會(CCC)指出,二氧化碳的捕獲與封存,是應對氣候變遷的重要環節。北海地區(North Sea)的海底是目前最重要的儲存地點,但重新利用現有的陸上油氣井,將是最快速和最便宜的儲碳方案。

英國目前有數百座陸上油氣井,研究人員準備進行測試,把二氧化碳導入地底並加以監控,確保這些二氧化碳不會逸散。

這項實驗計畫由牛津大學(Oxford)、紐卡索大學(Newcastle)和杜倫大學(Durham)及化石燃料公司IGAS合作,將在油氣井地底三公里處埋藏二氧化碳;研究人員指出,每口井的處理和監控設備成本約為五百萬英鎊。

紐卡索大學的戴維斯(Richard Davies)教授表示:「我們設法運用陸地的儲碳能力,而且須在油氣井開採完畢後盡快進行,因為開採結束後的油氣井通常會灌入水泥封存,重新鑽孔的成本過於昂貴。」

美國、加拿大和澳洲也正在進行類似的測試,戴維斯指出,英國的條件優於其他地區,因為當地地質狀況與北海類似。他表示:「政府的目標是到二○三○年代中期捕獲及儲存五千萬噸二氧化碳,達成這個目標的關鍵,是把碳排放埋在改造後的陸上油井地底深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