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土幻想破滅 脫北者逃回北韓 潘楠慕 |2022.01.23 語音朗讀 155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乾旱問題加劇北韓的糧食危機。圖/法新社金正恩視察自然環境的改善進度。圖/法新社許多脫北者懷念仍在北韓的家人。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從北韓叛逃的前體操選手金雨朱(Kim Woo-joo,音譯),僅在南韓生活一年多就潛逃回北韓。二○二○年十一月,他冒險翻過鐵絲網,步行穿過兩韓之間的非軍事區(DMZ),逃過士兵的追捕和地雷,才驚險抵達南韓,如今竟循同樣危險的路線返回北韓,引發外界對「脫北者」的關注。南韓官員尷尬地承認,金雨朱並非間諜,之所以冒著返回北韓後遭監禁的風險,逃離南韓,原因可能是他在南韓的生活非常艱困,以及對親人和故鄉的思念。專家指出,這起事件凸顯脫北者在南韓的困境。他們在南韓常被視為二等公民,在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都受到歧視。許多人逃離相對貧困且高壓統治的北韓後,發現民主體制的生活並不如預期般美好。自一九五三年韓戰停戰以來,約有三十萬名北韓人逃往世界各地,約三萬人住在南韓。北韓人權數據庫中心(Database Centre for North Korean Human Rights)的數據顯示,脫北者的失業率約為百分之二十,是南韓平均失業率的六倍。南韓統一部也表示,脫北者的平均月薪雖然在二○一九年創下歷史新高,仍遠遠落後於南韓的平均值。在脫北者輔導組織「自由北韓」(Liberty in North Korea)擔任主任的朴石吉(Sokeel Park,音譯)表示,脫北者抵達南韓後,需在政府管理的「統一院」(Hanawon)學習高科技和民主社會的基本知識,包括如何使用銀行卡、現代交通基礎設施、如何求職以及代議制政府的運作模式。此外,脫北者需定期向情報部門報到,接受調查。朴石吉表示,脫北者最初可獲得政府撥發一筆約合新台幣五十萬元的住房資金,隨後五年可領取每月新台幣八千元的生活津貼。然而,多數脫北者是體力勞動者或農民,教育程度極低,他們通常難以找到高薪、體面的工作。周日勇(Joo Il-yong,音譯)是脫北者在南韓的少數成功例子之一,他已自名校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畢業,並考上該校的研究所。他指出,少數北韓人決定返回曾經迫切想逃離的國家,是因為兩韓之間的系統性差異。周日勇說:「在北韓,我們不必規畫生活,國家會為我們安排。南韓社會相對富裕、自由,但每個人必須對自己的生活負責。脫北者確實面臨一些額外的壓力,但我認為應該把這些挑戰轉化為動力,激勵自己更努力地工作和學習。對我來說,南韓代表著機會和未來。」朴石吉指出,脫北者不易融入社會,且面臨懷疑和歧視,這可能讓他們產生嚴重的疏離感,增加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調查顯示,約三成五的脫北者表示經歷過沮喪和絕望,近兩成表示曾出現返回北韓的想法,近一成五表示曾有輕生念頭。朴石吉坦言,當局為脫北者提供的心理健康諮詢服務,有待改進。許多脫北者選擇前往歐洲和美國,不願留在南韓。一位匿名的北韓叛逃者說:「我在南韓永遠被視為外來者,我不希望我的下一代受到同樣的待遇。」南韓總統文在寅的國民溝通首席秘書朴秀賢(Park Ju Hyun)表示:「我們在北韓難民剛來時協助他們重新安置,但對於幫助他們求職、適應社會,我們的努力還不夠。」尋求永續 平壤積極參與氣候行動北韓向來蒙上一層神秘色彩,其領導人和政權通常迴避與國際社會接觸;然而,氣候變遷引發的危機,已迫使北韓尋求外國組織的協助,接受國際氣候目標,並尋求永續成長。日前,北韓官員聚集在位於平壤的外交部研討室,透過視訊與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Hanns Seidel Foundation)的人員開會,接受「綠色成長」培訓。這場會議是教育北韓官員了解環境問題的系列講座之一,漢斯賽德爾基金會的主任塞利格(Bernhard Seliger)表示:「他們對這些新穎的概念很感興趣,我們就生物害蟲管理進行討論,並由專家說明造林認證的方法,北韓官員則向我們徵詢綠色成長的相關問題。」北韓政權對環境政策的興趣可追溯到一九九○年代,由於長年的森林砍伐以及土地與河川管理不善,加劇災難性的洪水和土石流,威脅作物產量和基礎設施,導致糧食短缺,造成數百萬人死亡。極端天氣事件的衝擊,迫使北韓尋求外部的資金和技術,並參與環境議題,包括加入全球對抗應對氣候變遷的行列。全球治理中心(CGG)主任崔賢中(Choi Hyeonjung,音譯)表示:「北韓在環境政策方面展現積極和開放的態度,尋求國際合作。」北韓已成為多項環境保護和全球氣候變遷行動的國際公約締約國,包括《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也派遣代表參與第二十六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一名西方高階外交官員表示:「氣候變遷是國際社會與北韓接觸的少數幾個領域之一,且不會涉及仇恨或意識形態。他們的確關切極端氣候的影響。」崔賢中表示,北韓的土地、自然和生態系統問題與政策失誤有關,但氣候變遷讓問題惡化。不過,北韓已把聯合國提供的數百萬美元資金,用於小型風能、永續農業等計畫,也在聯合國協助下發展水力發電計畫,向較富裕的國家出售碳信用額度。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北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一九九○年至二○一一年期間,下降四成三。二○二一年聯合國審核北韓對永續發展目標的貢獻時,北韓表示,二○三○年,該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可減少一成六,若獲得國際援助,將可減少五成。經濟地位提升 北韓女性拉高話語權北韓的種姓制度嚴格劃分社會階級,加上傳統父權社會觀念,導致女權低落。儘管如此,許多北韓女性仍在地下經濟成為新的企業家階層,在北韓經濟扮演重要角色,也在這個過程中,動搖傳統男尊女卑的觀念。1964年,平壤當局曾頒布幾項法律及條文修正案,賦予女性和男性同等的權利,包括受教權、投票權。然而,女性往往被強制分配在某些領域,如清潔、教育或零售業。在男性居多的公共機構,女性通常只能擔任後勤或秘書職務,甚至被迫在男性勞工短缺時從事伐木、修路等工作。1990年代北韓發生大飢荒,在當局的默許下,女性透過非正規的商業活動維持家中生計,例如出售藥品、食物,並促成非正式的貿易網路,涵蓋北韓甚至跨越邊境進入中國大陸、俄羅斯。據統計,地下經濟占北韓家庭收入逾7成,從事地下經濟者,約8成是女性。經濟實力的提升,讓北韓女性擁有更多話語權,社會地位逐漸升高;一名脫北者表示:「一些女性甚至會『買下』一個有政治背景的丈夫,彌補自己在父權社會的卑微地位。」然而,新冠疫情爆發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封鎖邊界,可能讓北韓女性付出沉重代價。北韓政權擔心長期糧食短缺引發社會動盪,正採取行動,重新掌控非正規經濟領域以及對市場機制的控制權。延世大學(Yeonse)研究員金錫揚(Sea Young Kim)表示:「北韓的女性是企業家、市場參與者和家庭的經濟支柱,但她們的能力成了雙面刃,當局打壓地下經濟時,女性成為整頓的目標。此外,嚴格的邊境管制,將危及供應鏈,進而讓女性的經濟實力下降,近幾十年來辛苦提升的地位和經濟機會,很可能就此破滅。」 前一篇文章 綠色復甦 帶領全球大轉型 下一篇文章 奧運也虛擬了 新科技運動起跑 熱門新聞 01【悅讀人生】 與羊共舞2025.09.0502佛大、南華校長 回山禮拜星雲大師 2025.09.060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堂的生活與清規 4-42025.09.0504【詩】追光者2025.09.0805達拉斯講堂跨宗教午餐會 祝願世界和平2025.09.0506無電照明 阿凡達夜光植物成真2025.09.0507【視覺DJ】礁石間的驚喜2025.09.0708白露養生潤肺防敏 保溼防晒多喝溫水2025.09.0509巴西佛光人捐贈物資 慈善機構致謝2025.09.0610南天寺供僧 願平安幸福照五洲2025.09.0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鳥爸媽叨蛇皮覆巢 防鳥蛋掠食者北方白犀牛 拚史上首次人工繁殖甲殼裝衛星定位 海龜失落歲月解謎大腦脂肪物質 跑全馬能量來源貓比狗長壽 腦容量大小是關鍵 組合添加物進肚 罹糖尿病機率恐增 作者其他文章東南亞藝術家 音樂舞蹈挑戰極權體制小威投資新創 培育非裔科技人才日本女網Top50俱樂部 打造下一個大坂直美師法自然 學習野生蜂永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