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二年飲食趨勢,素食仍是主流。 圖/網路
以傳統方法製作的手工食物,愈來愈受歡迎。 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講究乾淨、碳中和 市場規模估計8年成長5倍
餐飲與食品產業人士指出,過去兩年新冠疫情顛覆許多人的生活型態,飲食趨勢也出現變化;不過,疫情爆發前的一些重大趨勢仍將延續,包括素食、淨食;另外,手工食品、碳中和食品,也將是今年飲食潮流的要角。
專家指出,植物基食品是二○二一年最重要的餐飲趨勢,且將繼續引領今年的飲食潮流。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全球植物基食品市場規模去年為將近三百億美元,預期將在二○三○年時擴大至一千六百億美元左右。除了原本的素食產品業者,非素食公司也試圖進軍這個市場,推出植物性的人造肉和乳製品。植物基食品的口感、品質持續提升,也將吸引更多消費者。
今年另外一個趨勢,則是近年來日益受歡迎的「乾淨飲食」(clean eating,淨食)。這種飲食模式與素食略有區別,並非完全不食用肉類,但強調新鮮、未加工、未精製的食物和蔬果的重要性,且常常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行。
新冠肺炎封鎖措施疫情迫使民眾居家避疫,也讓手工食品潮流再度興起。
營養學家佛格森(Rosemary Ferguson)說:「飲食的健康與營養成為關注焦點,疫情期間許多人在家以傳統食材、配方和料理手法準備餐點,且發現這種飲食型態的優點。這些獨特的產品不含防腐劑、著色劑、甜味劑、增稠劑或其他化學品,且多數採用當地原料製成,對健康有諸多好處。」
碳中和食品也漸受重視,許多大型食品公司已設定遠大的減碳目標,承諾在二○五○年前讓產品所有環節實現碳中和,包括研發、加工、分銷、零售和儲存,藉此吸引重視保育的消費者。
此外,飲食產業也將持續轉向數位化與科技化,擴大採用各項創新技術,包括無人車、無人機送餐、智慧冰箱、機器人、無人門市、區塊鏈等。
加熱或簡單處理後即可食用的冷凍食品,也蔚為風潮。專家表示,消費者對於冷凍食物已經改觀,美國冷凍食品協會則表示,美國冷凍披薩銷售額在二○二○年成長至五十五億美元,去年衝上六十一億美元,今年可望進一步攀升。
餐飲業不動產公司Bennet and Bernard的執行長羅德里格斯(Lindsay Bernard Rodrigues)表示,消費者的飲食習慣一直在改變,歷經疫情封鎖措施後,食品消費模式正從垃圾食品轉向健康食品,餐飲業者也開始適應新常態,迎合最新風潮。
飲料公司Independence Brewing的營運長暨主帕特爾(Viraf Patel)指出,消費者將愈來愈重視食物的成分。薩諾瓦飯店(Sarovar Hotels)主廚辛恩(Narender Singh)則認為,飲食領域的重點,將持續轉向健康和環保。
減少碳足跡
氣候飲食掀起趨勢浪頭
有鑒於飲食方式和內容與碳足跡息息相關,許多環保人士近年來開始提倡「氣候飲食」(climatarian diet)。支持者認為,氣候飲食不僅有益健康,且科學證據顯示,這種飲食型態能促進地球資源永續利用,協助減少碳排放,改善氣候變遷。
氣候飲食並不限於純素食,學者表示,純素食、奶蛋素、植物五辛素、海鮮素等飲食類型,都能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因此都可歸類為氣候飲食。以植物性食材為主、減少動物性食材用量,並盡可能減少食物浪費和碳足跡,是氣候飲食的永續目標。
研究人員在一百五十多國進行的調查發現,人類飲食產生的溫室氣體,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其中多數與畜牧業、土地利用和動物性食品有關。《科學》(Science)期刊的報告指出,畜牧業占用全球耕地的七成,卻只貢獻全球近四成的蛋白質和近兩成的卡路里,若能減少動物性食材,將可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此外,多數食物是以海運運輸,碳足跡最高,其次是公路和鐵路;增加購買當地食材,將使當地經濟和環境受益。
除了環保,氣候飲食也有益健康。法爾研究所(Farr Institute)的藥理學和內科醫學博士波伊爾(Daniel Boyer)表示,氣候飲食主張以天然形式攝入更多植物性食品,避免食用加工食品,長期而言有益健康。
波伊爾解釋,高度加工的食品缺乏天然營養成分,且常添加大量糖、鈉和脂肪,增加肥胖風險。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數據顯示,肥胖者出現心臟病的風險較體重正常者高三成,植物性飲食則可改善健康狀況,降低罹患心臟病、糖尿病和高血壓等重大疾病的風險。
在醫療照護中心任職的營養師吉利斯佩(Kristin Gillespie)表示:「氣候飲食確實符合已知的健康飲食習慣,這種飲食富含水果、蔬菜和植物性蛋白質,且限制動物性產品、加工和包裝食品。在當地和當季購買食材,則能顯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我認為,氣候飲食兼具健康和環保的優點。」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指出,飲食可作為強力且有效策略,來緩解氣候變遷問題。各國政府若能把氣候飲食的概念導入相關政策,加上消費者改變採購與飲食習慣,將可促使傳統食品業者轉型,加快永續飲食的發展。
陪飼主吃素 寵物食品加速揮別肉類
健康和環境保育意識升高,不僅推升人類的素食風潮,也擴及寵物的飲食。業界人士指出,愈來愈多飼主把飲食習慣和價值觀套用在寵物身上,讓市面上出現更多植物性寵物食品。
動物營養及健康研究公司Germin8創辦人拉文(Michael Lavin)表示:「現代消費者和寵物飼主決定寵物的飲食時,採用與自己相同的飲食原則。」純素寵物食品新創公司The Pack的創辦人納德爾(Judy Nadel)預測,氣候危機和加工食品不利健康的疑慮,將讓素食寵物食品的需求日益升高。
愛丁堡大學(Edinburgh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指出,寵物食品生產,對環境產生巨大影響;全球每年用於生產貓狗寵物食品的農業用地,面積約為英國的兩倍。此外,乾式狗糧或貓糧主要由農作物製成,包括玉米和大米,這些寵物食品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一噸。
一些飼主則擔心,寵食食品成分裡的加工肉類可能傷害動物的健康。寵物食品初創公司 Omni的創辦人桑德洛夫斯基(Guy Sandelowsky)指出,研究證實加工肉類與癌症和肥胖有關,許多飼主已開始尋找素食飼料。
許多公司已發現這個正快速興起的趨勢,寵物食品大廠瑪氏(Mars)已推出植物成分占比達六成的新產品。瑪氏的寵物營養部門負責人梅西(Tracey Massey)指出,素食寵物食品的市場正快速成長,預計到2050年時規模將比目前擴大三成。
英國獸醫協會(BVA)指出,植物性寵物食品的營養價值,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證實,對素食寵物食品有興趣的飼主,可先諮詢獸醫。納德爾則表示,The Pack公司已與動物營養學家和科學家合作,使用豆類蛋白、木瓜、羽衣甘藍和海藻生產狗糧,這些植物性食物,可提供與肉類相同的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