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星雲大師 煩惱即菩提 星雲大師 |2021.05.11 語音朗讀 755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unsplash 文/星雲大師佛教講「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這句話一般人不容易了解,菩提是清淨的正覺,為什麼清淨的正覺又說是染汙的煩惱?煩惱是妄想、無明,為什麼又說妄想、無明的煩惱就是正覺的菩提?一般凡夫的認識裡,宇宙世間萬法,森羅萬象,無一不是對待法,是非、善惡、好壞、得失、染淨,分得很清楚,但這是世間法;然而在真如的自性裡面,卻是「生死自家明」,沒有分別。佛法講的「不二」,是出世法,因此「煩惱即菩提」,理上是不二的。舉例來說:鳳梨、柿子沒有成熟就摘下來,吃起來是酸的,但經過和風的吹拂、太陽的照射之後,味道就會轉變為甜,這甜度是從酸而來。因此,甜和酸並不是兩個東西,而是同一個。圖/unsplash又如海水與波浪,波浪由水而來,離開了水,就沒有波浪。波浪就像煩惱,在洶湧澎湃的波浪裡面,可以知道水的本性是平靜的。由此可知,在煩惱的裡面,也是有一個清淨的自性菩提。再如黃金,黃金可以做成戒指、耳環、手鐲等,相上雖有種種的差別,但是黃金的本質是不變的;我們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雖在五趣六道裡輪迴,其清淨的真如、菩提、自性,永遠不會改變,不會損失分毫。圖/unsplash以出世法看世間,是從理上來解悟,但在未覺悟前,不可以理廢事,而是用理來解事,因事而明理,才能夠「理事圓融」,才是真正的「不二」。所以說,煩惱和菩提是一體不二的;煩惱可以長養菩提,正如汙泥裡可以生長蓮花一樣。迷就是煩惱,悟就是菩提,離開煩惱之外,別無菩提可求;眾生因為有煩惱,因此流轉六道,人們從煩惱的磨鍊、觀照中,也才能看到菩提的顯現。佛經說:「不怕妄想起,只怕覺照遲。」一個人能覺察出煩惱,就離覺悟不遠。學佛的人不要怕煩惱,重要的是,如何轉煩惱為菩提。「哭婆變笑婆」的故事,點出了哭和笑,只在一念之間;同樣的,苦和樂、聖和凡、迷和悟、佛與魔,也是在一念之間。在日常生活之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挫折,只要我們懂得轉念,情況就會改變。圖/unsplash話說回來,雖說佛教重視轉凡成聖、轉迷為悟,但是佛法裡也有這麼一個譬喻:鐵鍊子可以鎖人,金鍊子一樣可以束縛人。意思是說,煩惱妄想的烏雲固然會遮蔽心靈,菩提正見的白雲也一樣會成為執著、成為障礙。因此,真正的悟道,真正禪的境界,鐵鍊子的煩惱要捨,金鍊子的菩提也不能執著。總之,學佛的人要能超越一切。所謂不即不離、不空不有、亦空亦有,能夠認識「緣起性空」,就能夠從煩惱中,看到覺悟的希望。──摘自星雲大師《佛法真義》圖/unsplash 前一篇文章 【星雲大師全集133】隨堂開示錄 408 大乘八宗的修行 2-1 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 下一篇文章 【星雲大師全集133】隨堂開示錄 409大乘八宗的修行 2-2 人間佛教閱讀研討會 熱門新聞 01普中捕手張育豪 挑戰中職狀元2025.06.270229.391 新台幣創3年新高2025.06.2603多倫多跨宗教聯合祈福 祝禱世界和平2025.06.2604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還滅4-32025.06.2605【中醫專欄】新冠再流行,出入請小心2025.06.2806知識翻越大山 姊弟返鄉報恩2025.06.2607均衡吃、多運動、睡眠足 活化大腦預防失智症2025.06.2608如是說2025.06.2509【獻給動物朋友的詩】看大冠鷲 在天空織一頂隱形的帽子2025.06.2610社論--切莫誤判中東情勢2025.06.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人生與社會─佛教的政治觀 4-1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傳燈錄08》第五章 對全體佛教文化知識與信仰的整合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①】《十善業道經》的管理法⑥ 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①】《十善業道經》的管理法⑤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還滅4-4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還滅4-3 作者其他文章星雲大師:供養的種類《星雲法語》人生四品星雲大師:四藝與人生星雲大師:如何養性星雲大師:正信之美星雲大師: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