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教與青年─參加佛學夏令營的意義4-3

文/星雲大師 |2025.07.10
123觀看次
字級
世間上的痛苦和快樂,不操在別人的手裡,而是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我們是自己幸福的決定者。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九、追尋宇宙的真理

參加佛學夏令營,不是為了虛榮,以為來山學道,就不同凡響,也不是為了享樂,以為山中清風明月,自有快慰的感受。參加佛學夏令營,乃是為了追尋宇宙的真理而來。

以前有一則廣告標語是「我找到了!」這是一句令人深思的話,希望來參加佛學夏令營的青年,每個人回去後都能很肯定的說:「我找到了!」究竟找到了什麼呢?即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理。什麼是宇宙人生的真理?

在佛教中,凡被稱為真理,必須具備四種條件:普遍如是、本來如是、必然如是、永恆如是。舉例來說:我會死,你也會死,人人都會死,古今中外的人,有生必定會死,所以生死無常符合普遍如是、本來如是、必然如是、永恆如是的條件,因生死無常就是世間的真理。

以佛教的「因果論」來說,什麼因就招感什麼果,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果遍於一切事理,因果便是真理。如為什麼要吃飯?因為肚子餓,這是「因」;為什麼要睡覺?因為疲倦,這也是「因」。吃飯的結果如何?當然飽了,這就是「果」;睡覺的結果,是恢復精神,這便是「果」。所以,連最平常的吃飯、睡覺都在因果中,由此可見因果的普遍性、本來性、必然性、永恆性。

如果問基督教徒:「人是哪兒來的?」他會說:「人是上帝造的。」再追問:「上帝是哪裡來的?」他會回答:「上帝是本來有的!」但為什麼上帝就獨獨不需製造而能「本來就有」呢?這就不合乎真理的條件了! 

佛教的真理是什麼?即業感、因緣、空性。下面分別說明:

1.業感:人之所以生生不息,輪迴不休,乃是由於起惑、造業、受報的結果。而人之所以有榮華富貴與貧賤困頓之差,也都是由於受到自業牽制的結果,並非什麼神明所能賜予,更非上帝所能主宰;真正能掌握、主宰命運的,完全是我們自己。業的價值,便是自己的行為決定一切。業的意義,是非常自由平等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誰也改變不了。

2.因緣:佛陀悟道,悟了什麼道呢?即覺悟宇宙人生的一切,都在因緣、緣起法則當中。宇宙中的一切萬法,也都仗緣而生起;一切法不能獨自存在,一切法有其一定相互存在的關係。

我們生存在這個世間,每一天的生活,都要感謝因緣。譬如:每餐所吃的飯,來自於商人販賣的米,而商人販賣的米,又來自於農夫的耕種,而農夫所播下的禾苗種子,則須依賴陽光、空氣、雨水、肥料等等因緣的集合,才能成長。一粒小小的米中,就包含了許多人的血汗辛勞及多種的因緣條件,可知來處不易,因此我們應該感謝因緣。

我們要搭車,須有司機駕駛;要看書,須有作者寫作,出版社出版。在這宇宙之間,事事物物皆是由因緣才能相互依存。所以,任何事物,幾乎都值得我們相互感謝,再三感恩。但是「因緣觀」不屬於知識論辯的範圍,因緣必須從修證中,才能真正體驗,才能真正了悟。

3.空性:一提到「空」,有人就會想到「四大皆空」,然而四大皆空還不是真正的空,仍然還是「有」,為什麼?因為還有「空」的觀念,必須連「空」的觀念都沒有才可以。一般人對這樣的空總是恐怖難信,好像什麼都空了,什麼也就沒有了,其實空無的世界最富有,就像虛空一樣,因為其空闊浩瀚,才能擁有山河大地,行星萬象。

十、追尋大我的人生

世界上,無論男女老少、貧富貴賤,其生命的本體都是平等、永恆、無差別的,明白這層道理,就能體會菩薩何以能行無緣大慈及同體大悲的精神。如果我們能把自私小我的藩籬拆除,則男女老少都無所差別,你我他與所有的人都一樣,生命的本體都是一而不二,就算死亡來臨,也只死了肉體,死不了永恆的真我。

衣服破了,可換套新的衣服;身體壞了,也同樣可換個新的色身。道理雖然相同,不過,當這個「我」搬家時,由於業力的不同,會有住體面的「高樓大廈」或微賤的「茅舍矮屋」之差別,但生命的價值是不二不異的。

明白了以上的道理之後,就能對人生的前途感到無限的光明,就會對未來的生命生起無窮的希望,這便是學佛帶給我們的真正益處。如果能進一步追尋佛法的真理,則更能感受到青青翠竹、鬱鬱黃花,無非如來法身;潺潺流水,鳥啼鶯叫,皆是如來說法,此即所謂「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所以過去的禪師們,有的聞打鐵聲而開悟,有的見花落花開而見道,這也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十一、擴大無限的心胸

雖然人類的色身很渺小,但是心胸、眼界,卻能無限量的擴大。擴大,是做人處事很重要的原則。以學習來說,最初在家裡向父母學習,然後到學校向老師學習,如今更進一步來佛學夏令營學習,這便是學習領域的擴大。唯有將心胸作無限的擴大,將眼界作無邊的伸展,才容易達到人與人之間,人與事之間,或人與物之間的溝通及交流。

一個人心胸的寬窄,決定其一生事業的成敗;放不下他人、排擠、嫉妒的人,只有孤立自己。原諒你的仇敵,佛說「冤親平等」,這是多麼偉大的心胸!叛逆者提婆達多三番兩次的設計謀害佛陀,而佛陀始終認為這是逆增上緣,把他看成善知識。沒有黑暗,哪有光明?沒有罪惡,哪有善美?被人包容只是顯示自己的渺小,能包容別人才是偉大的人物。能包容別人並不傻,因為心量有多大,未來的成功就有多大。

一般人的心胸,多半太過狹小:少年時愛父母,結婚後愛伴侶,而後愛兒女……為什麼愛得那麼少呢?俗云「宰相肚裡能撐船」,可見得能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其度量也要比普通人大得多。但是學佛者,則要能更進一步的容天、容地、容一切眾生,乃至擴大到能夠「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